第二百二十七章 決定(1 / 2)

《音樂之聲》公映之後,前後三百多家媒體發布了影評,神奇的是,這一次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對這部電影讚賞有加,可謂是一個奇跡。曆來總有一部分媒體喜歡對上映的影片挑刺,即便是再優秀的影片也難逃他們的口誅筆伐。然而這一次卻是個例外,或許是《音樂之聲》真的特別優秀,也或者是之前袁葉的大度感動了他們,總之這一次幾乎是一麵倒的好評。

更有九十二家媒體給出了高達九點八的評分,五星推薦的媒體數量則是一百一十六家。由此可見《音樂之聲》的口碑如同聖丹斯電影節一般,受到了專業影評人們的喜愛。這樣一來,如此多的盛讚也吸引了更多的觀眾進入影院欣賞這部電影。

在觀眾評分之中,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達到了100%,或許有一些不客觀的因素在內影響了最終的評分,比如觀眾對袁葉的喜愛和支持,但是也絕對說明了《音樂之聲》這部電影的優秀。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imdb的評分係統中,超過五十萬名觀眾投票之後,評分一時居然達到了九點七分,直接空降榜首位置,讓所有的影片人大吃一驚。雖然在其後隨著《教父》粉絲的反擊以及投票人數的增多分數略有下降,但是《音樂之聲》在imdb的評分榜上依然牢牢的霸占了前三的位置,不再下跌。

一眾專業影評人也紛紛給出了他們對《音樂之聲》的評價。

《首映》在第一時間就發布了他們的影評《史上最佳歌舞片,沒有之一》。《音樂之聲》是一部十分適合親子同樂的影片。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構成了這部優異的歌舞片,袁葉扮演真有其人的奧國修女瑪莉亞,她到鰥居軍官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後來還成為他們的繼母。在德軍納粹占領奧地利之後,他們全家利用一次公開表演的機會逃出了魔掌。在這其中,袁葉的真善美與修女瑪利亞的美德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個人們永世難忘的經典形象。導演夏若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項吸引人要素,使它成為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它是一部藝術與娛樂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類最珍貴的永恒佳品。

《電影評論》也把《音樂之聲》放在自己的推薦欄裏。它這樣評價道: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美國百老彙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是新生代導演夏若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力作。在編、導、演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這部影片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致的別墅,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其中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口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恒佳品。

《今日美國》這一次也稱讚了袁葉的電影,並花費了大幅的版麵報道這部電影。作為一份影響力巨大的綜合性的報紙,這樣實屬罕見。影評人瓦德這樣寫道: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裏麵的角色、情節、人物經曆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麵之廣、覆蓋麵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托的關係,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裏麵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範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