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等人雖然離開已久,但是何進臉上的笑意,卻似仍舊揮之不去。劉備今天的這番類似“歸附”的舉動,著實是大大地出乎了何進的意料。
麵對這明顯反常的事件,何進卻是沒有絲毫的疑惑,在他想來,劉備雖然曾受先帝之托,在新帝登基之後鏟除他何進。
但是現在的局勢,可以說已經完全在他何進的掌控之中了,劉備能夠從一個白身爬升到如今控製一方的朝廷要員,絕對不可能從外表看起來這麼簡單,這基本的審時度勢的能力,絕對是十分精通的。
所以在如今的這種局勢之下,劉備會主動向他何進示好,以求生存下去,又或者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晉升機會,是一件非常符合邏輯的事情,畢竟在這個時代,依附強者,才是弱者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解決了劉備的問題,何進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畢竟劉備的皇叔身份實在是太過敏感了,如果何進真的是硬要對付劉備,還真要花上一大筆的功夫。
不過現在,這個問題已然是不存在了,而他何進,終於是可以專心對付宦官和太後了,想到這裏,何進的臉上,不由地泛起一絲陰冷的笑容……
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五月,並州刺史丁原應大將軍何進詔令,帶兵入京,如今已然到達黃河渡口延津,隻要一過黃河,不出十日,丁原率領的五萬餘並州軍隊,便可到達洛陽城下。
而河東的董卓,已然到達了洛陽西麵三百裏外的滎陽。
消息傳來,京城震動,就連深處宮中,獨掌大權的何太後,也隱隱有了一絲慌亂。
而在大將軍的府邸之內,何進看著座下的袁紹等人,臉上不由地浮現出一絲激動,說道:“諸位,吾已經獲得可靠消息,河東董卓的軍隊和並州丁原的軍隊,現已離洛陽不足三百裏,而董卓的先頭部隊,更是已經進入洛陽境內。麵對現今的狀況,不知眾位以為如何?”
聽得何進發問,座下的袁紹立即起身說道:“宦官為禍已久,乃是天下共知,如今大將軍起兵誅殺宦官,乃是順天應人之事。況且現今的局勢對我方極為有利,所以紹以為,該是我等行動的時候了!”
對於此次召外兵進京,震懾宮中的決議,袁紹是非常讚成的,這與陳琳、曹操的態度非常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何進的這個決議,都是由袁紹一手促成的。
不過與何進的目的不大相同的是,袁紹雖然對宦官也有些許的憎恨,但是袁紹促成此次決議的目的,還是為了增大他個人的聲望。
但是何進可不在乎這些東西,他何進看中的,隻是宦官手中那令人垂涎的勢力,隻要他何進吞並了這股勢力,那麼外戚的勢力就可以完全壓製住世家勢力,到那時,他何進就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袁紹的進言,正是合了何進的心意,但是,雖然何進很想馬上就帶兵進宮,鏟除宦官,不過為了體現他的善納忠言,何進還是決定先暫時忍耐一下,等待下一個人發言。
雖然何進裝的有點猶豫不決,但是座下的人心中都是明白的很,所以為了再推一把何進,也為了不讓袁紹專美於前,座下的袁術緊隨其後,起身說道:“大將軍不必再猶豫了,如今正是進宮鏟除宦官的最佳時機。況且,如果真的讓董卓丁原的軍隊進入京城,難免會出現一點混亂,萬一出現一點不必要的麻煩,那就不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