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陳到到底盯上了什麼利益呢?
第一,就是名聲。
說實話,劉備現在的名聲不大,畢竟黃巾之亂已經過去了近五年,這五年相對安定的生活,使得大漢的百姓差不多都淡忘了那段生離死別的人生,所以,以戰功樹立自己名望的劉備,也在被人們漸漸地淡忘。
但有人也許會說,劉備還有大漢皇叔的身份呢。
可是大家仔細想想,天下的漢室宗親何其多,如果硬是要跟皇帝攀關係,這皇叔的身份,還真是想要幾個有幾個。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皇叔的身份並沒有什麼實權,說到底,隻是一個虛名而已。說出去的時候,別人可能會跟你客套幾句,但也僅僅是客套而已,如果真的要說別人會多重視劉備,還真談不上。
但是這次就不一樣了,董卓是什麼人,大家心裏都清楚,等到將來董卓為禍的時候,討董就成了天下最重要的話題,可以這麼說,不管是士族階層還是平民階層,都將董卓恨之入骨。
如果劉備這個時候能夠采取適當的行動,保持適當的態度,就可以獲得超出以往的名望。就像原本曆史中的曹操,就因為他刺董一事,曹操就獲得了極大的名望,為他早期勢力的發展,奠定的堅實的基礎。
樂進、於禁、李典等等等等的良臣名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投入了曹操的帳下。
所以,如果劉備能夠占得先機,這些名臣良將,隻怕就不會再屬於曹****。
除去名聲這一點,還有就是增強劉備的軍隊實力。
哎?這是哪跟哪?劉備如果現在跟董卓對著幹,不損耗軍隊就已經大吉大利了,還增強軍隊實力?別胡說八道好不好。
如果按照常理來說,的確實不怎麼可能,但是陳到卻不打算按常理出牌。
他的目光,已經盯上了丁原的並州狼騎。
照陳到想來,如果曆史不出現拍偏差的話,在董卓入京的同時,並州刺史丁原也會率領近五萬並州軍隊趕到京城。
那時董卓的大軍還沒有趕到,所以那時候的丁原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但是丁原死也想不到的是,董卓在這個時候居然策反了呂布,使得他一夜喪命。
原本群龍無首的並州軍隊雖然逃散了一部分,但是大多數還是被呂布納入帳下,投靠董卓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個時代的人都是十分信奉忠義的,就算是一個小小的步卒,在沒有麵臨絕境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為自己的主公效忠心的。
但是呂布的做法,卻是完全違背了這個基本原則,這就是為什麼後來他會被世人所唾棄的原因。
如果劉備能夠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完全可以先呂布一步,收編並州軍隊。
再加上呂布雖然在並州軍中很有威望,但是那時的呂布隻是丁原帳下的主簿,手下沒有一點兵權,並州軍隊會被如此輕易的收編,隻是迫於壓力而已。
所以劉備隻要示大義於並州士卒,再加上劉備皇叔的虛名,擊敗呂布,收編並州軍隊,完全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