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流水年華春去渺(1 / 3)

沒有多餘的話,但就這一句,卻抵過了千言萬語。

若男說,以前她不相信那些前生來世,不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這種事情,她就覺得人死如燈滅,眼睛閉上了,也就過去了。

可現在,她卻希望有來世,希望有輪回轉生,有地下相逢。

若男說,這樣她們還可以成為一家人。

以前總覺得他們的嘮叨太煩了,耳朵都快被嘮叨出繭子來了,尤其是楚媽,那些嘮叨的話比楚爸甚至要多上一倍不止。

可現在,若男真想地下還有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間逝去的人,他們都將去到那裏,然後自己再和他們團聚,哪怕後麵的日子天天被爸爸媽媽湊在耳朵上嘮叨,就算被嘮叨的耳朵疼她也願意!

她也希望能夠再和易小安楚小纖做一輩子的玩伴,也能再遇見今生的這些人與這些事。

當然,一切都隻是希望。

離開北京,按照計劃好的路線,若男又去哈爾濱,到老同學的墓前吊唁一番,然後輾轉南下,一路走了下去。

這段旅途的計劃實在是太密集了,持續了半個多月,期間除了趕路以外,再加上情緒波動以及直播時候和觀眾們互動,這對於一個已經81歲的老太太來說,其實挺難的。

若男最終還是堅持走完了全程,去看了徐冬冬,看了吉平,看了趙廣坤……

這是她重走了一遍的“人生路”,也是她與那幫老友們,以及那段舊時光裏的人和事的最終告別。

做完這些再回到家中時,她的所有心願都已了去,無論將來她的生命會在哪一天走到盡頭,都能安詳的閉上眼了。

回家以後,若男時而還會做做直播,她把用直播賺來的錢,給她所組建的京劇票房添置了幾件行頭,把剩下的錢當成會費,留在了這個票房裏,作為以後幾年的場地租金。

她能為這個票房做的,大概就這麼多了,除此之外就是拍點短視頻,吸引更多人喜歡上京劇這門傳統藝術,讓他們領略京劇的魅力。

若男一直強調,京劇是舞台藝術,是劇場藝術,隻有走進劇場,放下手機完完全全的投入進去欣賞,才能領略到它的優美。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其他的戲曲藝術,她無論以後的直播短視頻宣傳,最終為之奮鬥的目標,也都在促成這個目的的實現,把更多的人帶進劇場。

轉眼間,老伴兒霍正芳的逝世三周年期到了。

按照習俗,這一天是應該大擺宴席,宴請賓客,舉辦一次大型祭奠活動的。

但楚若男作為如今的一家之長,並沒有大肆買辦,而是把家裏的孩子們都召回來,這天一起去墓園,跟霍正芳說說話,然後清掃墓地,之後回家一起坐下來,吃了一頓家常飯。

在霍剛的提議下,大家又拍了一張全家福,席間霍剛拉響京胡,楚若男就著胡琴又唱了兩段,若男當初和老伴兒霍正芳辦了個京劇票房,這天下午,一些票友戲迷也陸續而來,他們自發地趕來紀念霍正芳,也順便看望一下若男。

時年已然81歲的楚若男,可真是人老心不老。

她還想再活動活動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兒,把自己網絡上的那些粉絲們邀請過來,看她這個老太太現場再來上幾出戲。

甚至戲碼兒楚若男都想好了,前麵和她們票友社的京劇票友小李合演《打侄上墳》,後麵再接上自己和霍正芳當年的拿手好戲《遊龍戲鳳》。

重點還在這出《遊龍戲鳳》,這是楚若男當年和霍正芳定情時演出的劇目,因為她們的故事,那些粉絲觀眾們都很期待,希望她能把這個戲再演一遍。

雖然已經一臉的褶兒了,化上妝也遮不住歲月留在臉上的印記,可若男的觀眾們並不介意。

要報名來看這場演出的粉絲,很快從十幾人上升到幾十人,之後霍明奇又在群裏喊了一嗓子,若男她們這裏最大的劇院能坐下四百多號人,結果報名數已經超過了劇場座位數。

演出的事兒,又一次定了下來。

網友們管楚若男的這次演出叫做“太君出征”,她現在就如同楊家將裏那八十多歲的佘老太君一般,振臂一呼八方響應,人到了這個歲數,還能有這樣的氣魄和精神,那卻是不容易的。

楚若男要再進行演出的事,很快就上了新聞,當地也決定為她免費提供場地,演出定在了一個月之後。

那出《打侄上墳》,若男唱起來是一點兒問題沒有,在台上有幾段唱,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身段,她的嗓子也還可以,雖然有些老化,但這多了幾分的沙音,反而顯得越加有味道起來。

隻是後麵的那一折《遊龍戲鳳》,排練過幾遍,跟著鑼鼓點和樂隊走下來,大體上也都還行,就是楚若男在演這出戲的時候,多少總覺得不舒坦。

這種感覺她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前幾天排練時都還好好的,之前給若男配演李鳳姐的是若男的老伴兒霍正芳,可老伴兒已然下世,現在就是女兒霍芳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