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娃你將是人物了(1 / 2)

天剛黑,母親將王拴娃喊進窯洞裏。

娃,明日你就是人物了。母親說。

王拴娃看都沒看母親一眼,退了出來。

天完全黑了,媳婦點著了蠟燈,蠟燈其實是個鐵罐頭盒,裏麵盛滿白紅相間的蠟油,芯子細細的,是納鞋底子用的粗線頭。但光亮還可以,窯洞的四壁白晃晃的。

這裏不滿二十戶的人家,家家都有盞自製的蠟燈,逢鬼節的日子,幾個男人相約翻過山梁,去墳場,將未燃盡的蠟柱拿回來。院牆角磚壘起不大的窩,裏麵全是半截白的紅的蠟柱,一年還點燒不完呢。

王拴娃點著旱煙鍋,滋滋地吸起來。

母親能知道人物這個詞了,王拴娃有一絲的納悶。

他讀過三年小學的,自己名字寫出來遺筆掉點的,有時半天仍想不出來。不常寫,也不常用。但他知道人物是不簡單的人的稱呼。他是這裏學識最高的,一起長大的共三個娃,讀書,要到山前的村中心去,來回二十多裏地,幾乎全是山路,遇見雨雪天,山路封了,他們隻有呆在家裏。等路能行走了,回到學校,課程怎麼也趕不上去。第三年,隻有他一人上學了,但大多時間是在山上放羊。他喜愛山前開闊的天地和遠處的燈火。一座黑山隔開兩個世界。其實,他們是黑山村的第四村民小組。

坐於黑山上,眼前的一切小多了,隻有那條出山的小路彎彎似扯不斷的線,繞過村子,向前蜒蜿而去。多少年後,他知道了,路通往的是鎮街道,滿地的果子熟得紅彤彤了,果商滿眼看上,可惜車進不來,要每家用架子車送到山前去。

現在了,還有這樣的村子。果商一口的外地音。

晚上,果商堅決不在村子住,受不了沒電的罪,代辦用三四盞礦燈照明他都不行。

果商說:心悶出不了氣。

拴娃他們都笑了。

年年用架子車送,這個時節人人不由怯火。

杜豬圈是和王拴娃一起長大的,四婆懷他時,一晚急尿了,去豬圈尿,尿沒出來,他哇地墜地了。於是豬圈便成了他的名字。

豬圈一日偷吃了杜四爺的旱煙,昏睡於半山坡一片果樹地裏。杜四爺發現後,用鞋底抽打破臉,他扯大聲哭跑了。

一年半沒有回來。杜四爺共六個兒女,四男兩女,豬圈排位老三。

杜四爺說:少一個豬圈才正好哩!

杜四婆哭喊了兩個月,人們再沒有提起過豬圈了。一直懷想豬圈的是王拴娃,放羊的時候尤其想,每每這個時候,他倆在樹下玩抓拿的遊戲呢。

豬圈回來是四年後的事情了。一街的人圍著他,他變成活脫脫的洋娃娃了,那怒放的發型令王拴娃驚慕不已,真想用手摸摸。

小心把發型搞壞了,花一百元用吹風機吹的。豬圈看出王拴娃的心思,咧著嘴說。

王拴娃睡不著了,他始終無法想象山外的世界,豬圈吸著有過濾嘴的紙煙,講述自己經曆的精彩。

王拴娃見四周無人了,偷偷撿起焦黃的過濾嘴,吸吸,聞聞,總有一股繞魂的香味,使他騷動不安起來。

山頂望見那條彎曲路,他想撲進去,遊離進鎮甚至更遠的地方。

比豬圈看到的地方要大要好,王拴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