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鄧孝笑沒能等到鳥叫聲叫她起床,因為天才微微亮,族長就帶著建牛棚的叔伯們過來了。
吵吵嚷嚷的聲音,鄧孝笑想裝聽不見都不行,隻能睡眼朦朧的爬起來,就著屋外微微的光摸著出門,閃現到旁邊真正舉行動土儀式的眾人身後。
好家夥,第一次見這種儀式,還挺隆重,香蠟紙燭燒了一堆,被捏住翅膀的公雞被不知道是哪位叔伯的男子帶著圍著要建牛棚的地走了幾圈,直到族長說了一句:吉時到了。才被抹了脖子,雞血灑了一地,然後大伯代表主人家挖了第一鋤頭,其他叔伯才開始圍著前幾天畫的位置動工。
“你起來幹嘛,天還沒亮呢,回去再睡會兒,長身體的年紀,不好好睡覺,當心長不高。”儀式完成後,族長才注意到人後的鄧孝笑,看這丫頭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忍不住逗逗她。
“大爺爺,我不是小孩兒,這話是騙小孩兒的。”鄧孝笑不知道是不是從小營養不良的原因,十五六歲的年紀了,身高還像個孩子,她自己大概估算了一下,最多就一米五二、五三的樣子,真是見了鬼了,前世她雖然也不高,但是好歹也有一六一啊,現在這樣也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二次發育。
“是是是,大姑娘了,大姑娘回吧,回去洗把臉,擦擦眼角的眼屎。”族長也不知道啥原因,就是喜歡逗這侄孫女。
真是失算了,居然忘記洗臉就出門了,鄧孝笑真是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還好天不是很亮,族長看不到她通紅的臉。
於是和族長打了聲招呼就轉身跑了。
其實天灰蒙蒙的,族長哪能看清她是不是有眼屎,就是逗她呢。
回家後的鄧孝笑也不好睡回籠覺,畢竟開工的時候主人家不在,也不能一點表示也沒有,於是趕忙叫醒月娘和胡大梅,讓月娘看家,她帶著胡大梅去城裏采買些肉啊、麵啊之類的。
雖說之前也沒說要包飯,但是開工飯還是得來一頓,而且得換些銅板,方便給叔伯們發工錢。
兩人各背著一個背簍,點著個火把就往城裏走了。
在現代沒趕過早市的鄧孝笑居然在這曆史上沒有的大慶朝過了一把早市體驗。
兩人腳程挺快,進城的時候天也才剛大亮,目標明確的往市場走。
不考慮花樣,就考慮實惠,買了大半扇豬,買了十多斤酒,買了半袋麵粉,兩人就往回趕了。
回村把東西放下後,先去了大伯娘家,讓大伯娘來幫忙做飯,順道在大伯娘家菜園裏摘了一筐豆角,又去二伯娘家借了桌凳,連帶把二伯娘也借過來了,再去小姑家借了鍋碗瓢盆,當然也把小姑借過來了。
家裏安排妥當,鄧孝笑馬不停蹄的往山裏趕,那群牛祖宗還得放出來吃草呢,這一天天的,運動量相當滿足。
灶房裏,三個女人一邊忙活,一邊閑聊。
“動土的第一天,咱們女人也幫不上忙,我是打算把家裏過年剩下的那半隻風幹豬腿肉洗幹淨再拿過來的,誰知道孝笑這孩子大早上就倒城裏去把肉買回來了,這孩子膽子太大了,帶著個來曆不明的人(胡大梅)就敢往城裏跑,她就不怕人家把她賣了。”大伯娘想著這心大的侄女,擔心得要死。
“誰說不是,大嫂,你說孝笑這孩子是不是傻,盡往家裏撿些幫不上忙的人,雖說是好心,但是就是感覺不得勁。”二伯娘想著不能走路的月娘,看著門口蹲著洗菜,腦袋恨不得埋到盆裏的胡大梅,這心怎麼都放不下來。
“大嫂、二嫂,我看咱們孝笑是個有成算的,看這一樁樁事,安排得挺好的,別太擔心,其他的咱們也管不上,她需要的時候,咱們搭把手就行,那月娘雖說行動不便,但是手上功夫可不錯,你看孝笑穿的那些衣服,縫補的針腳真不錯,咱們這些大老粗誰會想著在領口、袖口繡小花,那月娘就會,總歸還是能幫上孝笑的忙,而且那胡大梅,看著也是有一把子力氣的,總能幫孝笑做些力氣活。”小姑何嚐不擔心,隻是比大嫂二嫂觀察得更仔細罷了。
大伯娘她們手藝算不上好,但是午飯還是讓大家都十分滿意,滿口誇鄧孝笑會做事。
後麵的日子,大家可謂是更加盡心盡力,短短半個多月,就把牛棚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