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升天鳳凰(1 / 3)

“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起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穀去穀絕穀絕粒卻粒休糧等,其最早的記載源於《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作為延年益壽的養生法門,辟穀術在很多古書典籍裏多有記載。久而久之,以訛傳訛,求道者以為辟穀可以成仙,遂大舉修煉,一時間蔚然成風。

——《道家辟穀術總論》

“仙門開,天官到;仙門開,鳳凰叫……”

石長生醒了,醒了也像睡著,睡著也像醒了。

有聲音在響著,他仔細聽了聽,恍惚記起來,那是白石道長的叮囑。

他向四周看,一切光影都模模糊糊,似乎有,也似乎無。

“我在哪裏?”他不知是第幾次問自己了。

他不知道自己在哪裏,更不知道,是在人間還是天上。

最後,他確認自己仍然在人間,而且是在鳳凰觀最頂上的天官殿。

這裏是求道者們的升仙之處,有機緣的人就能從此登上仙途,離開人間,再也不食人間煙火,不問凡間俗事。

成仙,一直都是石長生的夢想,也是唯一追求。

他無數次辟穀,都徒勞無功,直到在這鳳凰觀裏遇見了白石道長,白石道長的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天時地利人和,總要三才皆備,才有可能成功。人啊人啊,總是急於求成,卻忘了,成仙是需要機緣的,得遇到好地方好方法好引師……你是個有慧根的人啊,也有成仙之緣,留在這裏吧,我會幫你。”

石長生感激莫名,當場向白石道長下跪磕頭,入住聽雪樓,日日誦讀《道德經》。然後三個月後沐浴更衣,被送到這天官殿裏來。

這一次,他很有信心,能夠得道成仙。

辟穀到了第七天的時候,石長生感覺自己的身體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微風吹過就能夠輕輕飄浮起來,但是這座大殿裏沒有風,隻有四周日夜亮著的紅蠟燭。蠟燭火焰筆直向上,足以證明這裏一絲風都沒有。

他一點都感覺不到痛苦,隻是覺得快了,按照白石道長說的,他覺得自己即將成仙。

辟穀是道家長生的法門,石長生一直以為自己生來就應該是神仙,卻被這副軀殼阻礙住了。隻要能夠通過辟穀完成脫胎換骨的一次變化,就能夠扔掉軀殼,羽化登仙。

他羨慕那些成仙的人,甚至為此茶飯不思,散盡家財,登山渡水,尋訪高人。這一次,就在這座道觀裏,他很快就能達成夢想,走上真正的成仙之路。

恍惚之中,他看見燭火搖曳起來,似乎大殿裏有了風。

他向四周看,眼神微微有些模糊,黑影綽綽,什麼都瞧不見。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沒有風,燭影為什麼搖動?”他喃喃自語。

他的身體有些虛弱,嘴張了張,聲音沒出口,停留在喉嚨裏。

“成仙的道路真是太難了啊。”他苦笑起來。

辟穀到了最後十分難捱,這也是高人們經常向他灌輸的,所以成仙之路就是行百裏者半九十,如果最後挺不過去,那就前功盡棄了。

“我一定能夠挺住的,一定能夠成仙,到另一個極樂世界裏去完成多年的夢想。”他再一次堅定地告訴自己。

過去的六天裏,他就是這樣憑著意誌力一次次克服了饑餓疼痛昏睡焦灼,挺到現在來。無論如何,不管是四七二十八天還是七七四十九天,甚至是九九八十一天他都能挺住。

對於他而言,過去的生命如同一場舊夢,或許明天一早醒來,自己已經身登仙界,位列仙班,與從前仰慕的所有神仙站在一起。

他為夢想活著,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這就是最快樂的。

忽然,他耳邊響起了叫聲,沉悶而淒厲,遙遠又切近。

“是什麼在叫?”他嚇了一跳,極目向遠處望去。

就在柱子的黑影裏忽然亮起了兩盞燈,搖搖晃晃地漸漸接近。此刻兩盞燈距離他約有五十步,即使是在平時視力好的時候都不一定能夠看清。

“兩隻燈籠。”他自言自語。

最初,他隻看到燈籠的光,卻辨不清顏色,甚至錯誤地以為那是兩隻綠燈籠。世界上是沒有綠燈籠的,隻有紅燈籠和白燈籠。

“看來,辟穀到了最後,連眼睛也不管用了。”他默默地想。

按照道長的說法,當他的視力聽力全都失去的時候,自身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無限接近於成仙。

“要想成仙就要遵循羽化成仙的道理,讓自己的身體變得無限輕盈,仿佛無數根羽毛紮起來的。到最後,身體變成一根羽毛輕輕落地,然後這軀殼就煙消雲散,化為塵埃……從此以後人間失去了石長生,天上就多了一個石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