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華夏大地上,發生前所未有的曆史巨變(2 / 2)

首先,通過土地改革創造奇跡,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其次,通過沒收官僚的資本,調動工人的積極性。

為此,將一些企業變為國有企業。

這一決定讓廣大工人們振奮不已,他們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在工業廠房裏,工人們穿著藍色的工作服,汗水濕透了額頭。

他們不再是被剝削的勞動者,而是企業的主人,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豪和滿足。

最後,組織還調動資本家的積極性,采取很多措施,幫助他們恢複發展生產。

如此一來,憑借各方麵人士共同努力,為國家的經濟複蘇貢獻力量,使得經濟水平迅速回升,恢複到舊時期的最高水平。

人們看到了希望,更是看到國家的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華夏的國土廣袤,卻麵臨著重大挑戰。

國軍統治的時期,通貨膨脹的問題非常嚴重,一直沒有能力得以解決。

等華夏的共產組織掌權後,決定采取積極的措施,推動生產力的提高,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

此舉措不僅改善人民的生活,也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組織蕩滌帝國主義的汙泥濁水。

在外交上,組織提出新的外交方針,生動形象地指出,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

那麼,怎麼打掃屋子呢?

就是舊時期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給予承認。

因為不平等條約,使得整個華夏民族失去權益,必須盡可能地收回。

為此,這個組織的軍隊,還打贏了抗M援朝的戰爭。

援朝的意義在於,西方侵略者,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幾百年來,西方列強幾乎都侵略過華夏大地。

哪怕是一些小國家,一艘軍艦開到華夏的沿海邊境,就逼著華夏民族,答應一些屈辱的條件,這樣的曆史,被抗M援朝永遠地終結。

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華夏的共產組織,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

這就為華夏經濟獨立自主地、持續地發展,奠定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

倘若說前麵的文字,都是籠統不具象的、那麼,就用一組組數字,來展示華夏之資!

國家以蘇俄援建的一百五十六項重點工程,近七百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為中心,進行大規模投資,逐步建成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

這樣一來,工業項目涉及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電力、通信、化學、國防等領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累計達近五千億元。

在鐵路、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麵,也有明顯的進展。

不僅已經能夠自行設計和批量生產汽車、飛機、坦克、拖拉機等,而且成功地爆炸原子彈、氫彈,試製並成功發射中遠程導彈和人造衛星。

這些進展,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同時,還通過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較大幅度地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正是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奮鬥,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後,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

正因為取得巨大的成就,民族才得以光榮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古老的華夏才能以嶄新的姿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