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大漢王朝。
元朔六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穀。
漢武帝劉徹,力排眾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讓他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兵,向北而去。
在漢武帝的期待下,衛青終於回到長安。
漢武帝不僅親自出城迎接衛青,還設宴為他接風洗塵。
席間,他轉頭看向衛青,迫不及待地問道:
“快與朕說說戰場上的事情,讓朕也過過癮,聽聞你此次出征所向披靡。”
衛青立馬起身,恭敬地答道:
“陛下,臣將兩萬人馬,分為三路,集結在長城腳下,與呼韓渾琊殊死會戰。既分割包圍,又出其不意。”
武帝深知輿圖的分布,不解地問道:
“此地是開闊地帶,如何藏身殺敵?”
衛青自信滿滿地回答:
“沒錯,正是因為沒有藏身之所,臣才讓將士們一鼓作氣,豁出命來進行車輪戰,每衝擊一次,就有新的兵馬進行替換,有序地縮小包圍圈,而匈奴軍被包圍在中間,早已疲於應戰。”
漢武帝聽得津津有味,恰逢此時,看到魯訊和許廣平溫情的一幕。
衛青關切地問道:
“這魯訊四十八歲才得一子啊,老來得子,人生幸事!陛下正值盛年喜得麟兒,更是福澤深厚!不知皇後近來可好?據兒如何?”
漢武帝含笑答道:
“她倆都安泰,朕現在就差人將他們二人喚來,你姐姐每日為你擔憂呢!朕二十九歲得子,都覺得開心極了,不亞於老來得子的喜悅。廢皇後十一年都無所出,幸虧你姐姐爭氣!”
由於魯訊的出現,使得宴會的氣氛轉成家宴一般,平添幾分親和感。
衛青也沒有之前那般拘謹了,臉上的笑容也多起來,說道:
“臣為了鼓舞士氣,在戰場上高呼:取來敵軍將領的首級,一起喝酒慶賀!匈奴軍被包圍在中間,早已疲於應戰,再聽聞漢軍喊殺聲震天,加上馬蹄聲,他們打得暈頭轉向。”
“更有趣的是,戰士們興奮地割下首級後,便將耳朵切下來,掛在腰間,越割越激動,根本停不下來了,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天黑,他們輪番作戰,完全不覺得疲乏!”
漢武帝聽聞,立馬拍手叫好:
“果然沒讓朕失望,你的強悍無人能敵,匈奴軍再頑強也不是你的對手!魯訊這種文人,覺得革新收效甚微,就應該用大刀長槍說話,割下幾個耳朵,看看誰還敢叫囂!”
說完,便仰天大笑。
皇帝與衛青推杯換盞之際,皇後衛子夫領著四歲的兒子,緩緩地踱步而來。
衛青連忙放下酒杯,給皇後姐姐行禮,漢武帝見姐弟情深,感歎道:
“你也該早點成家生子,找個情投意合之人,才能知道幸福的滋味,莫要像魯訊一般,年近半百才有人生感悟!”
……
與此同時。
大宋王朝。
景祐二年,春寒料峭。
氣溫不穩定,使得宋仁宗趙禎的身體,每況愈下。
近日來,他寢食難安。有一個讓他牽掛的難題,始終困擾著他,那就是膝下無子。
在朝臣的建議下,仁宗決定從宗室中,挑選一個子侄,來繼承皇位。
經過幾輪激烈地篩選,最終,濮王府的第十三子,被暫時接進皇宮,交由曹皇後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