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一個圓圈多一點,一個圓圈少半邊(1 / 2)

與此同時。

大漢王朝。

漢惠帝元年十二月,冬寒刺骨,大殿之內卻熱鬧非凡。

漢惠帝劉盈端坐在大殿中央,正與大臣們商談要事。

商議一番之後,大臣們紛紛告退,惠帝唯獨留下一人,此人便是:相國蕭何。

惠帝微微皺眉,聲音透著憂慮:

“蕭相國,如今天下動蕩不安,實在令朕惶恐,應當如何應對?”

蕭何拱手道:“陛下,如今國家內憂外患,應當休養生息,恢複國力為主。”

皇帝聽後,眉頭舒展開來,心中一亮,輕聲說道:“請細細說來。”

蕭何將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

“陛下,首先,要重用賢能之士;其次,要安撫百姓,減輕賦稅,重視農業。隻有安定社會秩序,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另外……”

惠帝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

蕭何思慮片刻,提出建議:

“另外,需要製定新的法度,隻有謹守法度,才能呈現出一派清明的景象。”

惠帝全神貫注地傾聽,卻被魯訊寫第五章的一幕打斷了,心裏有些不耐煩。但他還是虛心地請教道:

“依相國的判斷,這後世的場景與現在相比,如何?”

然而,蕭何卻呆愣在原地,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相國,相國!”惠帝連聲呼喚。

蕭何被驚醒後,立馬賠罪:“陛下,臣在殿前失儀,實在是……”

惠帝連忙擺手,不在意地說道:“無妨,朕非常好奇,是什麼吸引了相國的注意力?”

蕭何趕緊回答道:

“這個叫阿什麼的人,竟然讓女人們都避之不及,上至五十歲老嫂,下至十餘歲的女童,可他卻在心裏罵她們都是娼婦。臣不理解,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故事,但最後的觀點,倒是有些道理。”

惠帝本就沒認真觀看,一聽相國這麼說,頓時來了興致:

“哦?哪個觀點有道理?”

蕭何答道:

“何為失敗?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就是失敗。比如愛釣魚的人,不能期望每天都有魚咬鉤,否則就是失敗;一個總把自己的目標,定在能力範圍之外,自然會常常失敗。”

十六歲的惠帝,聽聞之後,連連點頭,他不理解這樣荒唐怪誕的阿Q,竟能讓相國品出幾分道理來,不禁稱讚道:

“相國之資,實乃國士無雙啊!”

這一天,惠帝與相國,進行長時間的交談,感到內心變得明朗起來,也產生一種使命感。

……

與此同時。

大唐王朝。

貞觀三年十一月,小雪紛飛。

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太極殿聽政,討論建立義軍以來,在陣戰中犧牲者的名單。

經過一番研究和討論,太宗眼神深邃,凝視著手中的名冊,凜然地說道:

“朕欲給這些義士勇夫,各建立一座寺廟,記載著他們的功業,讓後人永遠銘記。你們討論一下,由何人來寫碑刻銘文?”

眾人麵麵相覷,陷入了一片沉默,李百藥突然站出來,自告奮勇地說:“臣願效力!”

正當皇帝還沒有作出反應時,他們看到魯訊閱讀信件的一幕,各自有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