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大宋之後是金代?還有元代,明代等等。怎麼大宋的烈女,隻有那麼少?單單明代,就有三萬多人呢,是因為大宋的國祚時間,太過於短暫嗎?”
王素也心生不解:
“是不是負責統計記載的人,不夠認真啊?另外,怎麼這個魯訊還憤憤然地?有貞節牌坊的女子,是家族的榮耀!畢竟失節事大!”
仁宗特別肯定地回答:
“魯訊的言辭太偏執,女子對丈夫堅貞,一生恪守貞節,朝廷大力表揚,理當如此啊!怎麼到了他這,就成了悲哀了?”
王素搖搖頭,也不是很理解,說道:
“他還說,著寫史料的人,不應該把君主敗亡的大罪,怪罪到後妃的身上,可他提到的妲己、西施、楊貴妃,都是什麼樣的女子,不說是亡國的始作俑者,也絕不是沒有任何關聯!”
兩人討論的同時,化解了之前的不愉快。
但是,王素臨告退的時候,卻再三賠禮道歉:
“陛下恕罪!臣今天太過魯莽,陛下宅心仁厚,微臣沒有考慮到您的感受,著實不該!”
仁宗無奈地長歎一口氣,感歎道:
“她們都是貧苦家的女子,此番出宮後,定是不好安頓往後餘生。忠貞不渝的感情,世間難覓啊!”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成化十二年三月,春風拂過紫禁城,顯得溫暖宜人。
在養心殿內,明憲宗朱見深坐在禦案前,正在看軍情戰報,頓時喜出望外。
他興奮地大聲說道:“李震果然不負朕的重托!大破靖州地區的苗亂!”滿臉露出笑容。
一旁的萬貴妃,立即恭賀:“賀喜陛下!大戰告捷,是大明之福!上蒼庇佑!”
正當興致勃勃之際,看到魯訊發布第四章小說,將兩人的目光吸引過去。
萬貴妃微笑著評論道:
“陛下,曆代的貞潔烈女,屬大明的人數最多,實乃幸事,可魯訊怎麼說,這是女人的枷鎖?恪守不渝的愛情,才讓人蕩氣回腸啊!”
然而,憲宗並沒注意她的話,而是驚呼:
“他說什麼,清代有一萬多名烈女?所言非虛的話,明朝終有一日滅亡了,被清朝取代?”
憲宗的聲音有些顫抖,仿佛窺看到天機一般,讓他的額頭滲出冷汗。
萬貴妃看出皇帝的慌亂,立馬收斂笑容,連忙用帕巾為皇帝拭去汗珠,溫聲安慰道:
“陛下莫慌,後世之事,並非陛下之過,苗亂平定後,必將迎來四海升平的局麵,陛下守好自己的子民就好!”
憲宗放下手中的奏折,盡量恢複鎮定,說道:
“貴妃說得對,收到喜報應該開心才是!”
然而,轉念一想,憲宗又緊張起來,喚來一名太監吩咐道:
“讓各地官府衙門統計一下,截至目前為止,大明已經有多少名烈女?”
他的心情變得複雜,心底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焦慮。
心裏暗想:明代的數字是三萬五千多人,要是統計結果出來,數量過半的話,還需警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