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們再不覺醒,這個國家真就完了!(1 / 2)

與此同時。

大唐王朝。

上元元年八月,洛陽城上下,一片歡騰的氣氛。

太初宮正殿,大唐帝國迎來震撼世人的時刻。

李治身穿華貴的龍袍,盛裝出席,即將成為天皇,而武則天則被封稱天後。

朝臣們身著嶄新的朝服,整齊列隊,敬仰地注視,期待目睹這難得的榮耀。

李治麵容莊重,目光深邃,站在高台之上,心中湧動千萬種情緒。

他轉過身來,對武則天說道:

“天後,我們一同並肩登臨至高之位,共同開創盛世。”

隨著朝臣們的行禮,儀式正式開始。

鳴金聲、擂鼓聲、鍾鳴聲混雜在一起,鏗鏘有力,宛如天地共鳴。

兩位統治者站在殿堂之上,帝後之位齊備,整個朝野為之震動。

盛典結束後,李治獨自坐在禦案前,思慮著如何穩住局勢,施展自己的抱負。

就在這時,武則天緩步走來,單手搭在李治的肩上,柔聲說道:

“陛下,累了吧!等休息一段時間,就該籌備封禪大典了,你我二人再攜手登上泰山之巔,是何等的威儀壯闊!”

仿佛那場景已經近在眼前,滿心滿眼都是期待。

然而,李治立即前傾身子,轉頭看向武則天,蹙眉反問:

“如今已經是二聖臨朝的局麵,你為何還要勞師動眾前往泰山?”

武則天瞬間變了臉色:

“為何?當然是為了天下太平!既要昭告天下,如今是國泰民安的盛世,又要向天下彰顯國威,威懾不安分的鄰國。”

李治更加疑惑:

“古往今來,也隻有秦始皇和漢武帝,舉行過封禪大典。就連雄才大略的先帝,都自認為沒有資格封禪。關鍵問題是,哪有女子出麵祭天?”

武則天冷笑一聲:

“就是要讓世人知道,我不是普通的女人。不但朝政清明,百姓安康,更能征戰四方,平定邊睡,不亞於貞觀盛世的繁榮昌盛。有何不可?”

兩人爭執之際,看到了陳獨繡和李大招二人,初次見麵的場景。

李治氣得頭疼,隻顧著揉按太陽穴,根本無暇看這一幕。而武則天,則是全神貫注地觀看。

隨即,武則天眉頭緊鎖,手指連敲案幾,冷笑道:

“這兩個年輕人太急功近利,光看到國家的困境,卻不知朝政的複雜。他們口口聲聲要倒袁、推翻舊政權,卻沒有想過,換湯不換藥,又有何意義?”

“陳獨繡雖然有一些見識,但他隻顧著批判,卻沒有提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新思路在哪裏?沒有的話,也不過是個跳梁小醜罷了。”

李治雖沒認真看,但是聽到他們的激動對話,卻是感慨萬分:

“這些年輕人如此有熱情,把這份激情引導到更實際、更深遠的朝政革新上,或許能大有作為。至少這樣有愛國情懷的人,影響力不容小覷!”

武則天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

“都是不知天高地厚之輩,一味抱著英雄夢想,卻隻是停留在表麵。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抱怨和指責,而是應該理性的思考和實幹的行動。”

“我讚賞他們拯救華夏的願望,或許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鼓勵青年振興國家,從而推動國家的前進,但是,他們過於偏執和自負。結局隻會是泡沫一樣破滅!”

武則天的語氣充滿了不屑,李治不想再爭論下去,這一場盛典,早已讓他心力交瘁。

……

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就在溥儀兄弟倆,與妹妹在宮裏嬉鬧時,陳獨繡把自己關在房裏,爭分奪秒地趕寫文章。

這是他回國後,要給世人的一個驚喜。他準備創建一本雜誌,名為《青年雜誌》。

看著桌上厚厚的一疊稿紙,陳獨繡終於鬆一口氣,作為創刊號,他非常重視,覺得隻有親自動筆,才能讓投資人動心。

他相信偌大的華夏,總有識貨的高人。

這份自信來自於十多年來的積攢,滿腔的抱負也將在出刊之際,一股腦地宣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