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他們兩人,一個成了英雄,一個成了奸雄(2 / 2)

然而,袁大人對北洋政權的寬鬆態度,卻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一代新文化巨匠大師,橫空出世,並嶄露頭角;改造北平大學;兩大新聞巨擘的“獨家新聞”眾口相傳;

在政權改革與民意失衡的情況下,新興報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言論的自由,讓愛國誌士在北洋時代,得以蓬勃成長。

總而言之,袁大人的複辟行為,讓曆史的軌跡,發生了一個轉折點,轉向新的方向。

……

與此同時。

大清王朝。

崇德六年八月,草原的風透著寒涼,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大清皇帝皇太極,雖身患疾病,但聽聞錦州麵臨重大威脅,再也不能坐視不管。

他深知,錦州是北方的重要門戶,一旦失守,必將引來更加凶險的局勢。

在生死存亡之際,他毅然決定親自率領兵馬,急速支援錦州。

出發時,皇太極突然鼻血不止。但他硬是翻身上戰馬,強撐著病體,晝夜兼程行進500餘裏。

一路疾馳,趕到錦州城北的戚家堡。

到達駐地後,他來不及休整,就立馬登上高處,俯瞰明軍的陣營。

發覺洪承疇的軍隊整齊有序,皇太極不禁讚歎:

“都說洪承疇善於用兵,現在看來,果然不虛!”

他長時間觀察著敵陣,苦苦思索。終於,他找到了破敵之法。

皇太極轉身對身邊的將領說:

“洪承疇的兵陣,不能首尾相顧,我們可以掘壕圍困,斷敵糧道!”

將領們聽聞計策,無不點頭稱讚。

實際上,皇太極的出現,瞬間穩定軍心,大大舞士氣,讓將士衝勁十足。

然而,皇太極見眾人離開,立馬感覺身上虛脫乏力,身體不受控地一晃,幸虧抓住了馬的韁繩,才沒有讓自己癱軟在地。

為了不讓將士發現他的虛弱,他一直咬牙苦撐。

恰好這時,阿濟格回來稟報軍情,看到這一幕,不由地心頭一緊。

過了一會兒,阿濟格才裝出剛剛趕到的樣子,若無其事地勸道:

“陛下,回大帳休息吧,一路馬不停蹄地顛簸,多少會感覺困乏!”

皇太極揉按一下眉心,強打起精神,說道:“無礙!”

就在此時,他們看到蔡將軍的金蟬脫殼之計。

皇太極頓時眼前一亮,惜才愛才之心,絲毫不掩飾:

“此人膽大心細,有勇有謀,又重情重義。朕若得此良將,幸哉!這袁大人不會善用人才,不過他的野心與權謀,定是留不住這樣的俠義豪傑!”

阿濟格聞言,很是讚同:

“蔡將軍明知前路充滿艱險,卻義無反顧,毫不退縮,這份勇敢和擔當,值得稱讚。”

說到此處,長長地歎息一聲,阿濟格又繼續說:

“隻可惜,天妒英才,竟然在盛年早逝,還沒有戰死沙場,而是死於病榻!”

皇太極反問阿濟格:“十二弟,你覺得這個護國運動如何?”

阿濟格性情豪爽,快言快語:

“護國運動是曆史的轉折點,直接讓袁大人草草收場,雖然造成時局動蕩,但或許能在新的局勢中,實現華夏的統一與穩定。”

皇太極發現,這個小弟弟突然長大了,這份性情與多爾袞,頗有幾分相似,陷入了複雜的情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