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唯有君臣同心,才能讓華夏立於不敗之地(2 / 2)

衛溫和諸葛直聞言,對那些海軍流露出敬佩之色。

他倆深知,麵對外敵侵犯,唯有君臣同心,才能讓華夏立於不敗之地。

……

與此同時。

大明王朝。

永樂三年,五月初五,正值端陽日。

在奉天殿中,明成祖朱棣坐在華麗的龍椅上,神情肅穆。

陽光從朱漆描金的窗戶和殿門中照射進來,折射出熠熠光芒,猶如神明眷顧一般,使得整個大殿,都彌漫著神聖的氛圍。

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典禮,這是明成祖即位後,第一次舉行這樣的慶典,讓文武百官見證首次下西洋的壯舉。

朱棣千挑萬選,選中鄭和做這次下西洋的正使太監。

這一年,鄭和隻有34歲,正值壯年,他身材魁偉,威風凜凜。

而最令朱棣欣慰的,則是此人同時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背景,堅信鄭和一定能夠完成這次遠征。

“微臣鄭和,拜見陛下!”鄭和高聲稟報。他雙膝跪地,眼中閃著亮光。

朱棣抬手示意讓他起身,眉眼含笑地問:

“鄭和,此番下西洋非同小可,你可有信心擔此重任?”

鄭和臉上洋溢著喜悅,躬身回答:“陛下,臣願竭盡全力,完成使命。臣有信心帶領船隊平安歸來!”

朱棣頗為滿意,對鄭和的能力深信不疑。

早在靖難之役的時候,鄭和就展現出軍事才能,讓朱棣對他刮目相看。

但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朱棣卻鄭重其事地說:

“鄭和,你要麵對未知的風浪和危險,但朕相信你能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搜尋到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不要讓朝廷失望!”

\"請陛下放心,臣必不負所托!”鄭和認真地說道。

在內侍官的指引下,群臣齊刷刷的跪倒在地,三跪九拜中,將這場慶典推向了高潮。

朱棣見到這一幕,瞬間麵露喜色,心中默默地祈禱著,船隊能順利凱旋。

然而,當朱棣看到溥儀召集海軍時,當即臉色一沉。

“先帝的巢湖水師,正是建立大明王朝的根基。朕的福船高大如城,倭船矮小,相遇之時,猶如車碾螳螂。”

朱棣指著鄭和高聲詢問:

“你說說看,要是讓福船橫踞在福建沿海,怎會讓倭人在海上屯兵?竟能有三萬之多?”|

“這華夏的戰艦,怎會任由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耀武揚威?”

朱棣越說越是憤怒,直接起身在殿中來回踱步,胸口隨著氣息上下起伏。

鄭和也很生氣,但看到皇帝的情緒過於激動,連忙安撫:

“見軍艦上年輕人,卻是滿腔熱血,他們要是能果斷出拳,定能給諸國列強一些顏色!陛下,讓我們靜觀其變!”

朱棣聽聞,心中也有些好奇,不知接下來的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