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在視頻畫麵中。
就在溥儀登基之時,一場叛亂正在暗中醞釀。
三月的廣西,已是春暖花開,那紅彤彤的木棉花,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點燃了革命的熱情。
這場風暴的中心,位於欽州的馬篤山。起義軍與清軍,即將展開激烈地對抗。
起義軍越過桉楠邊界,奮勇直前,向欽州進發,與清軍36營,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起初,起義軍勢不可擋,擊斃清軍數十人。
他們在行軍的過程中,又一舉擊敗清軍的一個營,將上百名清兵置於死地。
起義軍士氣高昂,一鼓作氣,接連擊潰了清軍3營,占領了馬罵山。
然而,當起義軍準備進駐廣西之際,清軍卻以3000兵力,將他們包圍,大戰一觸即發。
不料,義軍臨時組織一支敢死隊,準備夜襲清營。
在深夜的黑暗中,敢死隊悄無聲息地出發,生怕驚動敵人。
突然,一聲尖利的號角,劃破了夜空,起義軍猛烈地襲擊清軍的陣地。
清兵驚慌失措,四散奔逃。
一時間,混亂的戰場上,充斥著呐喊聲、刀光劍影和血腥氣息。
義軍乘勝追擊,很快就大獲全勝。
可這場戰鬥,並沒有徹底結束。
起義軍雖然勇猛無畏,但他們麵對的是,數量眾多、裝備精良的清軍,這樣的對抗,顯然是不公平的。
整整激戰40多天,起義軍以彈盡糧絕、精疲力竭的狀態,與清軍浴血奮戰。
起義軍不得不接受,已經無力與清軍抗衡的事實,隻能解散了這支英勇的隊伍。
起義軍雖然失敗,但他們的壯舉,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陣陣漣漪。
消息傳出後,震撼了整個國家。
“恢複華夏,創立民國!”的口號,順著春風悄然吹向北方。
各種報刊應運而生,成為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
而清政府的皇帝,我們的小溥儀卻渾然不知!
……
與此同時。
大唐王朝。
貞觀三年,太極殿。
李世民聽政之際,看到兩軍對壘,頓時眼中閃過異彩。
若說是小皇帝登基,他沒有什麼觸動。
可是,起義軍的動態,卻牽動著李世民的神經。
因為他不僅是英明的統治者,還是善於用兵的統帥。
畢竟,父親李淵興兵起義的時候,李世民可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啪”的一下,李世民將奏折放在桌上,大聲誇讚:
“這是一支很可怕的軍隊,敢於麵對強大的清軍,而且沒有絲毫恐懼之意。”
“一般的軍隊,戰損達到三成,基本上就全軍崩潰。但他們一直能戰鬥到最後一刻!”
梁國的房玄齡也深以為然:
“確實如此,軍力懸殊的情況下,能夠堅持40多天,著實不易啊!”
李世民思索片刻,一拍腦門,對李密說:
“李密,此事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提醒,邊境要嚴防死守,若有人聚集兵力,就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