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帝王之相(2 / 2)

夏侯瀾自不知戲誌才已在杯酒之間,轉過了那麼多彎彎繞。但他十分清楚兩件事:第一,這老小子在向自己示好;第二,他比任何一個人都確信,戲誌才會火,而且是大火!以他身為曹操麾下日後與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之輩其名的六大謀主。倘若與他搞好關係,那自己將來的前途,豈非不可限量?!

夏侯瀾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惜的是,他有一點沒搞清楚。那就是,他的飛黃騰達與否,其實與戲誌才的關係好壞,並沒有直接的聯係;而真正決定他前途的,則是他的老板——曹操!

並且現在不是他要靠戲誌才的美言才能晉升,相反是戲誌才日後,更要依靠他的推薦,才能在曹操麵前出謀獻策!

畢竟從親信程度而言,曹操顯然對夏侯瀾更有好感。

這其實也出於常人對於文人、武人的慣性邏輯,總會下意識的覺得讀書多、搞政工的人,心眼兒會更多一點……雖然這是事實。

不管怎麼樣,感受到戲誌才那份善意的夏侯瀾,也非常知情識趣的舉起杯子,主動向戲誌才道:“多謝指點。小子當日與先生稍有誤會,還望先生海涵。另外,也請先生以後,多多指教。先幹為敬!”

戲誌才見此,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便也客氣道:“不敢不敢,望共勉之。請!”言罷,一飲而盡。兩人對望一眼,不禁相視而笑。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不得不說,中國人酒桌談事的習慣,曆經千百年的傳承和規範,早已從業餘走向了專業,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潛規則。而“三巡五味”,便是從暖場向**過渡的標誌。

這不,幾位大佬的言談,便立即從各自趣聞直接向正事上轉移了。

這讓一旁聽聞的夏侯瀾,都不禁佩服起這幫家夥扯淡的程度。比如剛才尚在和曹操討論十八摸的張邈,連臉上的淫笑都沒來得及收起,嘴中卻突然蹦出一句:“孟德,不知此番征募,已得兵馬幾何?”

夏侯瀾自付如果換了自己在這種情況下被提問,隻怕會尷尬的哼哼哈哈,不知說什麼才好;但曹操畢竟是曹操,隻見他聞言後,不僅立馬答了一句“五千!”,還在瞬間將剛才一身的淫蕩無恥的猥瑣,化為正氣淩然的嚴肅;而且轉變得不帶一絲滯澀與突兀,順理成章的好像在回答要帶五千兵馬去麗春院【女票女昌】一樣。

這讓後排就座的夏侯瀾,在“柔腸百轉”的幾乎要便秘的同時,又不得不目露欽然的歎服道:在帝王之相前,一切都是浮雲!

ps:

註明一,文末的“帝王之相”主要是說曹操臉皮厚,而不是說他會當皇帝(但在這本書中,還不一定……)。特此註明,是擔心某些挑刺專員,誤會我連這點最基本的歷史常識都沒有。

文章中這麼寫,隻是為了湊個趣。所以大家笑過便算,千萬不要找茬兒。 註明三,其實衛茲和衛弘是一個人。三國誌中用得名字是衛茲,演義中寫的是衛弘。我因為劇情需要,而且也懶得再給衛茲他爹想名字了,就直接用了衛弘這個名。希望諸位知情者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