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董承覽詔思滅曹 張??代主簽義狀(1 / 3)

就在劉協接見董承之時,早有人報於曹操。曹操立即帶領人馬入朝探看。正遇董承出得宮門,曹操問道:“國舅從何而來?”

董承欠身行了一禮,指著自己身上所穿袍帶道:“適蒙天子宣召,賜以錦袍玉帶。”

曹操見其身上確實穿著禦賜袍帶,知其所言不假,隻是心中疑惑,不由問道:“何故見賜?”

董承不慌不忙,就拿剛才劉協賜袍帶時所說之話來搪塞:“聖上因念我昔日長安救駕之功,故而賜我錦袍玉帶。”

曹操見其應對如流,不似作偽,心中疑意稍解,隻是猶不放心,便要董承將袍帶解下來觀看。董承知道袍帶內必有玄機,生怕被曹操發現,額頭不由滲出汗滴,猶猶豫豫,支支吾吾,隻是不解。

曹操越發起疑,急叱道:“速速解下來!”左右侍從搶上前去,就在這光天化日之下,宮門之外,將董承所著袍帶盡皆解了下來,呈與曹操。

董承暗裏氣得渾身發抖,曹操見了卻隻道是他與皇帝密謀將泄,心中恐懼,因此發抖。將袍帶在陽光下細細察看了一番,未發現有何不妥,心裏不信,又自看了一遍,用手在袍帶上來回摩挲,毫無所得,隻好將其還與董承,董承趕緊告辭歸家,唯恐曹操後悔。

歸家後,等到夜裏,更深人靜之時,董承於燭火之下將袍帶取出,細細觀看,袍裏卻是並無一物,又去看那玉帶,從外看去,也是並無一物,不由心疑道:“天子賜我袍帶,命我細觀,必有深意,如今仔細察看,並無蹤跡,卻是何故?”細觀良久,不得其門,董承微覺疲倦,正想就趴在案幾上小睡一會兒,忽然燈花落於玉帶之上,燒著背襯。董承大驚,趕緊用手撲滅,卻已燒破一處,微露素絹,隱見血跡。

董承急忙取刀拆開視之,乃天子手書血字密詔也。詔曰:“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近日操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大臣,朕之至戚,當念高帝創業之艱難,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複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灑血,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詔。”

董承覽畢,涕淚交流,一夜都沒睡著。早上又到書院中,將詔書再三觀看,無計可施。隻得暫且將詔書放於案幾之上,思量滅操之計。想得頭痛欲裂,加之昨晚又未成眠,迷迷糊糊竟自睡去。

正巧侍郎王子服前來拜訪。門吏知其素與董承交厚,不敢攔阻。王子服進得書院。見董承伏幾而眠,袖底壓著素絹,微露“朕”字,心中起疑,默取看畢,藏於袖中,拍著董承肩膀道:“國舅好自在!虧你如何睡得著!”

董承驚覺,起來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

王子服冷笑道:“你欲殺曹公!我自當前去報信。”

董承哀求道:“若子服如此行事,漢室休矣!”

王子服收起冷笑,正色道:“此乃戲言。我忝食漢祿,豈無忠心?願助國舅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董承大喜道:“子服能有此心,國之大幸!”

王子服又道:“國舅當於密室同立義狀,各舍三族,以報漢君。”

董承然其言,取白絹一幅,先書自己姓名。王子服也寫上了自己姓名。書畢,王子服道:“將軍吳子蘭,與我交情匪淺,可與之同謀。”

董承道:“滿朝大臣,惟有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的心腹,必能與我同事。”

正商議間,家僮入報,言道種輯、吳碩來探。

董承道:“此天助我也!”便教王子服暫避於屏鳳之後。

董承將二人接入書院坐定,吩咐下人奉茶,種輯性子急,將茶一口喝幹,問道:“許田射獵之事,國舅可恨曹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