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宕山,今作雁蕩山,今在蜀境遊雁鎮境內,山頂有窪地,積水長草,故稱“蕩”。據說每到深秋有歸雁宿於此,“雁蕩”就此得名。
雁蕩山分為南、中、北三段,其中以北雁蕩麵積最大,而我們的故事就以北雁蕩上麵的一座小道觀開始。
話說蕩雁山上有一奇怪道觀名“清野”,說是道觀卻不供奉三清道祖,道台上隻插著三柱香。觀內隻有師徒二人,那道長貌美如花,小道士清麗似玉。一起生活略有七八個年頭,直到有一天,天邊劃過兩道流星,而後道長下落不明,小道士於是踏上尋師之旅。
雁蕩山的那些山峰,如同木芙蓉一樣直插藍天,又好像花瓣似的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其中一山峰上塊圓形的石頭,小道士立在上麵,赤著腳蹦向山澗溪水中,驚起片片水花,魚群向四麵分流,瞬間他飛身一撲,手中變多了一條還在掙紮的大魚,轉身回到岸邊把魚丟在布袋裏,惦著布袋向森林深處走去。
天色漸暗。
天空兩道流星在天邊劃過,交織墜向雁蕩山,小道士眼前一晃,便陷入了昏迷,四麵的樹葉卷起,聽不見一點風聲,兩顆星旋繞小道士,直至沒入眉間,才逐漸停息,而後四周圍繞的樹葉飄落地下。
不知幾晌,小道士也緩緩醒來,看向四周,發現魚袋掉落附近,伸手抓向魚袋,魚已沒了生氣。
小道士腦海中緩緩響起一陣聲音“小家夥,你已經連續睡了三天,再不吃東西可就要不行了。”
小道士驚道“你是誰!為什麼在我的腦子裏麵說話。”
“你可以叫老夫我陰老。”陰老暗暗吃驚,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洞察力。
“陰老?你為何躲在我的腦子裏。”小道士問道。
“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洞察力,不愧是老夫看中的人。”陰老直白說道。
“老頭你還在敷衍我?”小道士抓住魚袋向“清野”走去。叫師傅看看此番情況,便加快腳步。
“老夫是一縷殘魂,被人追殺逃到此地。”陰老頗感無奈言道。
“哦?陰老那追你的敵人現在在哪?”小道士頓了一下腳步道。
“現在嗎?向幽州追去了。此地是安全的,你放心小道士。”他腦海中緩緩傳出陰老聲音。“你叫什麼名字。”
“此地是闡教十二境之一的蜀境,他怎麼會向五行宗境內追去?”小道士質疑道。
“老夫乃是修行之人,不言假話,你隻自行分明,為喚醒你,現在老夫精力已不存八九,要休息片刻。”陰老言畢,便沒了聲響。
“雲子文。”雲子文默默言說,以答陰老所問。
沿著小徑走去約有一刻,便見一座清冷道觀,月明星稀,風吹草低,不見道觀中一絲煙火。
雲子文跑進“清野”道觀,大呼“師父、師父、師父……”喚了半天不見人影,當他再次走到大堂看向桌子,指尖一劃,薄薄塵灰附在手尖之上,看這已有三日光景。
雲子文後蹌幾步,沙啞的嗓子不知如何咽住,停了聲響。
“小雲,你急需進食。”陰老的話在雲子文腦海中響起,“你隻是一介凡人,三天三夜沒進食,還大悲一場……命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