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又是拿小本本誇兒子的一天(1 / 2)

餘文彥將自己的本子交給餘元州,接著便說道:“明州百姓苦水患和賊寇久矣,我們走過的縣城裏,幾乎每一個都遭遇過水患,其中又以雲丘縣和汝宜縣為甚,但治理水患是個大工程,有時還涉及到其他州縣所管轄的領域,方方麵麵都要考慮到,否則便很難進行。若是水患問題不解,百姓們的民心便難以凝聚。”

餘文策又在一旁說道:“哥哥說得對,不過糧食產出來還隻是第一步,我們還需要想辦法護住百姓們的糧食。若是豐收之後,賊寇們望風而來,不僅養肥了他們不說,百姓們也會心灰意冷。”

餘元州十分滿意他們說的話,他絲毫沒有吝嗇自己的誇讚,笑著說道:“你們說的都很好,這也正是我所擔心的。我現在雖是明州的父母官,可身邊卻無可用之人,若是要做些什麼,能倚仗的的確隻有民心,在明州,誰能讓百姓吃得飽,誰就能得到民心,所以這治理水患,是勢在必行的。”

“這其二嘛,便是策兒說的,想要將糧食守住,指望鎮海衛的那些人是不可能的,我反倒要提防著他們監守自盜,衙門裏的這些衙差們個個精神渙散,對鎮海衛多有羨慕和畏懼,若是想用他們,怕是還要費上一番工夫。”

“父親,孩兒還有一事,若是今年豐收,也想辦法保住了百姓們的糧食,但明州若是想要發展,怕還是需要給老百姓們找找更多的出路才行。”

“你說的有理,這件事情我會好好斟酌。”

見餘文策一臉皺著眉頭的樣子,餘元州便問道:“策兒在想什麼?不妨直說吧。”

“孩兒覺得,鎮海衛如此行事,朝廷怕是會有所不滿。”

餘文彥看了餘文策一眼,心想這未來首輔的料子就是不一樣,他要不是有江和宜提點他,說不定到現在也反應不過來。

倒是餘文策一下子就想到了朝廷的態度。

餘元州也十分驚訝,不過孩子越是這樣,他就越是高興,於是便說道:“鎮海衛一心想著把控明州,倒是忘了打聽朝廷的動向。”

雖然餘元州並未明說,但是在場的人都明白了他話裏的意思,看來朝廷早就想要動手了。

“朝廷這兩年在沿海各府修建了不少堤壩和碼頭,我覺得明州的那個商用碼頭還要想辦法修繕一番才是。”餘文彥補充道。

朝廷怕是有意放寬對商人的政策,餘文彥的經驗告訴他,任何時代,都應該跟著政策走,就像馬化騰的那句話一樣,“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餘元州也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好好考慮。

餘文彥怕他輕視,又接著補充道:“雖然明州現在不顯,不過這裏水運極其便利,若是官府指定合理明確的稅收標準和更簡單的收稅方式,並且上奏朝廷,讓朝廷批準,隻要名聲一旦傳了出去,便會有海商們聞訊而來。日後就算有其他州如此做,但是自古以來,人們都隻記得最先做這件事情的人,那時候,也不必擔心被搶了風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