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六年。
農曆三月十五,申時。
上京城附近的靜山湖中,一艘中等大小的客船緩緩向前。
春風輕拂而來,如同薄如蟬翼的絲綢撫過人的臉頰。
湖邊的銀杏樹發出葉子的沙沙聲。
客船在前,後麵隻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
站在船上,看著湖邊銀杏樹的綠色樹葉,楊致心想自己秋天時還要再來,秋天銀杏樹葉子變黃,黃葉子一片片落下,那才是真的美。
“阿嚏......”他突然打了個噴嚏,“春天來了,又到了動物們繁殖的季節,隻是太容易感冒了。”
“少爺,感冒是什麼意思?”旁邊的小丫鬟靈兒好奇問道。
大概一年前開始,少爺突然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自己很早就跟著少爺,而且這變化持續快一年了,但有時候還是不知道少爺在說什麼。
“舟如空裏泛,人似鏡中行。”楊致似乎聽不到靈兒的聲音一般,自顧自呢喃開口,“嗯,好像挺應景的。”
嗯......
靈兒感覺少爺又開始了。
一年前,楊致來到了這裏,至於怎麼來到這裏的,其實自己迷迷糊糊的不太清楚。
身體的原主差不多十八歲,家裏父親是個官兒。
這朝代好像叫什麼紀朝。
一番了解之後才知道,在秦朝就開始慢慢有些偏離軌道,到現在已經偏了“十萬八千裏”,曆史上很多名人大事都並不存在。
按自己所知的公元紀年來算的話,現在估計是公元800年左右。
......
十天前,今年的會試已經放榜,前三百名的考生名額已出,前三百名統稱為貢士。
排名前一百的考生今天要進宮,在太安殿參加最後的殿試。
會試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甲是貢士中的後兩百名,同進士出身。
一甲稱進士及第,就是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稱進士出身,除前三外的九十七人,比同進士出身少一個字,但地位和待遇更高些。
紀朝的殿試是為了在會試的前一百名中,由皇帝親自選出排名前三的一甲。
不過楊致並不是來參加會試的,因為他隻是一個秀才,並沒有參加的資格,隻有通過了鄉試的人,也就是舉人才能參加。
但他的朋友劉闊和王霖二人是來參加這次考試的,他們本是舉人,這次會試都在前一百。
所以今天都會參加殿試,因此楊致現在隻帶著小丫鬟靈兒出遊。
不考試為什麼來到京城?那純粹就是為了出來玩。
今天來遊湖也隻是心血來潮。
自己本不想來所謂的京城,但聽朋友說起京城的地理位置,這才知道這裏原來就是自己所認識的南京的位置。
沒想到這紀朝還是挺會選的,居然選在自己原本世界的六朝古都。
索性就和朋友一起來了。
畢竟從來沒來過這座城市,雖然已經不是自己所在的世界。
但還是要好好出來遊玩一番,其實農曆三月份的南京的風景還是很好的。
“少爺,今天是殿試的日子,您朋友要是真考了一甲呢,您就不好奇回去看看嗎?”
旁邊的小丫鬟靈兒看著楊致問道。
“我對這些事情並不感興趣,當官有什麼好的,現在的人學的東西太死板了,我怕學多了會變成書呆子。
少爺我現在也不用為錢發愁,高興了就去聽聽曲,或者弄點好吃的,又或者像現在一樣四處遊玩不好嗎?”
靈兒很是不解,為什麼別人都擠破頭想當個官,就自家少爺似乎對當官這件事很嫌棄。
不過她也為少爺感到可惜,因為少爺隻是妾生子,家裏的大少爺去年考中了舉人,府裏的人說少爺的功名不能蓋過大少爺的。
“少爺的變化還真是大呢。”
楊致並未理會這句話,隻是靜靜地觀賞此時的湖景。
這古代原生態的風景確實是好,沒有工業汙染,湖水清澈,與湛藍的天空上下輝映。
不過這微風帶來了些許涼意,湖麵平靜總感覺空蕩蕩的,楊致內心突然有些憂傷。
“唉...,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這是海子《九月》中的一句。
隻是突然想起另一世界的親人朋友,即使來了快一年,也還是常常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