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蘇伊士運河!(2 / 2)

來宗頓時將目光投向了大帳中的文官們。

修建運河,曆史上不是沒有人幹過,中原王朝幹過的次數還不少。

最久遠的一條運河,可以上溯到春秋末期的胥河。

吳王闔閭伐楚,伍員開之,以通鬆道。

再往後,有始皇二十八年時為溝通湘江和漓江之間的航運而開挖的靈渠。

更有楊二陛下開搞的京杭大運河。

運河確實是好東西,就像胥河一樣,這條在目前已知資料中最古老的一條運河。

到了崇禎年間還在使用,更不要提承擔著漕運重擔的京杭大運河了。

可是開挖運河的麻煩卻是很要命。

首先得選地方,必須得符合航運路線短,工程造價相對較低,管理和維護比較方便,後期好處多這麼幾個條件。

其次,運河這玩意還得考慮到不同河流海域之間的水位落差。

還得考慮到水流的速度跟船的承受能力。

還有就是運河的兩岸,必須能夠承受水流的衝涮,雨水的侵蝕。

還有船隻通過時帶起來的水波對於兩邊堤壩的拍擊。

除此以外,還有人工,物資,後勤,方方麵麵都需要考慮到。

哪裏考慮不到,哪裏就有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總之,修建運河不是說隨便找個地方開挖就行,要考慮的東西太多,要注意的地方也太多。

總之換誰來都很頭疼。

楊二陛下之所以被唱了涼涼,跟京杭大運河過度消耗了國力也不無關係……

現在朱由檢腦袋一拍,就打算開挖一條運河,現實嗎?

木骨都束這裏的情況就不用說了,除了蠻子就是蠻子,大明想要搞定他們其實很簡單。

可是過了木骨都束呢?

裏麵的那些國家都是什麼情況?

英國東印度公司所提供的資料是否可靠?

那個運河要開挖,那邊原有的國家會不會同意?是不是還得再吊民伐罪以征之?

需要征召多少民夫,或者幹脆挑明了說,得死多少蠻子苦力才夠?

有沒有這麼多的蠻子?後勤和物資能不能跟的上?

還是那句話,楊二陛下前鑒不遠,不能讓朱由檢這麼任性的胡來!

沉吟了半晌之後,來宗才躬身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

運河之事還是緩議為好。

其一我大明對於彼處的情況所知了了。

鄭和鄭公公七下七洋,卻是止步於木骨都束,未曾在此深入。

其二即便開挖了運河,過了運河之後向西北的航道如何,現在也不太清楚。

那些東印度公司的人所提供的海圖,可以之為參考,卻不能全信。

其三國力民力的消耗,我大明眼下如何承受?

便是連移民以實莫臥兒之事都尚未安排妥當,再開挖運河。

微臣以為國力難支,尚請陛下三思!”

朱由檢摸著下巴合計了半晌,才開口道,“把錦衣衛給派出去打探一下,看看這裏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朕忘了在哪本書上麵看到過,說是這裏原本就有運河,隻是已經廢棄。

倘若真的已經有過,我大明也不過是重新開挖並且拓寬航道便可。

想要支撐這項工程還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民力的問題,不是還有莫臥兒這裏的勞工,還有西昆侖的昆侖奴?

讓他們去挖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