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雲收雨歇,常思遠一行人繼續往開曆府去。
常思遠等人走得慢,路上也經常歇息,第三日午後,才將將到了城門口。
看著高大厚實的城牆,常思遠暗自感歎這州府和縣城相比,還真是更富貴一些,連城牆都更厚實更牢固。
一行人進了城,找到了原先常飽提前預定好的客棧,剛好王陽剛也是定的這裏,於是一行人又聚在了一起。
歇息了一晚,清晨起來常思遠出門溜達了一圈,常飽跟在旁邊給他帶路。由於近幾年常飽經常和村裏的運輸隊一起送貨,對於開曆府已經算是熟悉得很了。
在街市上走了走,發現時辰還早,除了路旁的早餐攤子外,許多鋪子都還沒開門。
“思遠,你要去府衙看看嗎?”常飽饒有興致地問道,他想起上回縣試時,思遠就在縣衙旁看了許久。
“自然是要的,爹,你帶我去看看吧。”
於是常飽便帶著常思遠穿過大街來到了府衙門口,隻見門頭上赫然掛著一張長匾,上麵刻著:開曆府衙。
“思遠,這府衙要比縣衙氣派多了吧?”
“確實如此,府衙的大門比縣衙寬,占地也比縣衙廣,站在門口的衙役也更多,隻是瞧著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常思遠皺眉思索著。
“不對勁?哪裏不對勁了?”常飽疑惑地往府衙看去,左瞧瞧右看看,也沒發現有啥不對勁的啊,這和他以前回回來都一樣啊。
“爹,你看,這府衙的門看上去要比縣衙還陳舊些,衙役手裏長槍的紅纓都褪了色,還有那衙門前的鼓上,都蒙了一層厚厚的灰塵了。”常思遠一一指出他覺得不對勁的地方。
常飽為之一笑,說道:“我當你說的是什麼不對勁的,原來是這個。爹來告訴你,這朱門越陳舊,鼓上灰越厚,就代表這衙門裏的大老爺越清正廉潔。你想啊,他把錢都用在百姓身上了,自然沒有錢來修繕門頭和換新的紅纓了。這州府裏沒有冤情,鼓自然就沒有人去敲,久而久之就積了灰,就說明大老爺治下嚴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嗯?”常思遠有所疑惑,爹啥時候這麼有文化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都知道了。不是他看不起自家爹,而是常年在鄉下種田的人,是不會去拽這些個文詞的,說話都是怎麼簡潔怎麼順口怎麼來。
“爹,這些你咋知道的?”
“我每回來,送完貨在茶攤歇腳時都能聽到說書先生說,就學了些。”常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本想在兒子麵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見多識廣,沒想到還是被識破了。
“哦,原來是這樣。”常思遠恍然大悟,看來這開曆府的大老爺將自己的口碑樹立得很好嘛!
隻是事實真的如說書人說的那樣嗎?常思遠還不清楚,但至少這開曆府裏的百姓看起來確實是安居樂業,街市上也是一片繁榮景象。
這開曆知府應當是清正廉明的吧,常思遠如此想著,隨後又和常飽一起在攤子上吃了早飯,還帶了些回去給常慶老爺子他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