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一生的條侯周亞夫,竟然在剛到豫章郡時,水土不服,腹瀉三天後猝然病逝!果然是——好漢架不住三泡屎啊!
消息傳到京城,眾人無不扼腕歎息。
雖然寸功未立,皇帝還是嘉獎了周亞夫,禦賜尚坊明器;其嫡長子周陽,承襲爵位。按慣例,爵位由後人繼承,要降三級。條侯府的食邑八千戶,就成了四千戶。
皇太後為褒獎“將軍死社稷,馬革裹屍還”的護國精神,特賜玉席、玉覆麵,命司禮監宦官,捧聖旨攜禦賜之物,陪同新條侯周陽,前往豫章郡,迎回周亞夫棺槨。
誰知那周陽行止無端,竟然在路途中流連秦樓楚館,與人爭風吃醋,被莽漢打個半死。司禮監捧旨宦官擬奏折上報,周陽哭求無果,怕朝廷追究服喪期間淫樂之罪,畏罪自殺了!
皇帝聞知消息大怒,褫奪周陽爵位。後憐周亞夫屍冷他鄉,賜周亞夫之弟周堅襲爵,封曲平侯,前去迎回周亞夫父子棺槨回祖塋安葬。
那周堅是周勃庶子,承襲打折後的爵位,隻得個空名,封邑食祿全無。
自此,周氏一族沒落。可憐周勃、周亞夫父子,一生戎馬倥傯,戰功卓著,封侯拜相,生前榮耀,身後落寞,並無澤被後人……
皇家倒是祛了塊心病。
周勃本是沛縣一個吹喪的。高祖劉邦起兵後,一直追隨左右,立下了不少戰功。大漢開國之後,劉邦的“功人”,或者跟高祖沾親帶故的將才,要麼都轉到了行政崗位,要麼被“體麵”剝奪兵權(甚至生命權利)。周勃作為老實肯幹的“功狗”,又隨高皇帝平定異姓諸侯王叛亂。高祖也沒有虧待他,封地給了八千多戶,賜爵絳侯。
最後一次平燕王盧綰叛亂,周勃還沒有還朝,高祖便已駕崩。他成為了漢家創業團隊,在軍隊中擁有最高威望的獨苗,因此被惠帝劉盈任命為太尉——大漢最高軍事長官。
自老大哥高皇帝去世之後,老嫂子呂後一直把持朝政,還把自己娘家人提拔到核心位置,幾乎控製了大漢江山。
呂祿以趙王的身份擔任漢朝的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的身份擔任漢朝的相國,把持漢朝大權。周勃是太尉,不得進入軍營之門。陳平是丞相,不能夠處理政務。
敢動功侯集團的蛋糕!周勃與陳平謀劃,呂後死,滅諸呂。他們決定掃除呂氏,重整大漢江山,理由就是劉邦與兄弟們歃血的“白馬之盟”——“非劉氏不王,非軍功不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倒呂大業,周勃作為第一話事人,外結齊王等宗室,內交朝廷諸大臣,把呂氏家族的餘孽一網打盡,並且拍板迎立代王劉恒為天子。為了替劉家大侄子清除隱患,他們還貼心地殺死了被呂氏擁立的傀儡皇帝,讓惠帝劉盈絕了後。
平心而論,他們的行為維護了劉氏政權,但已然觸及了皇帝的底線——天子人選由你們來定,被廢君王由你們來殺。今日你迎我入朝,替我殺宗室,焉知明日不會迎他人入朝,殺我再立新君?
代王劉恒,用呂氏王後和兒子四條人命,向軍功集團納了投名狀,得以登上皇位。而讓周勃、陳平想不到的是,劉恒並非他們眼裏的弱雞一隻,任他們擺布。
撿漏皇帝劉恒扮豬吃虎,封陳平、周勃二人為左右丞相,並大大賞賜金錢封地。不到兩年,陳平因病先掛了。
而每次下朝,文帝都給周勃行注目禮,麵帶微笑目送尊敬的周叔叔離開。為示親近,還把女兒絳邑公主,嫁給周勃嫡長子周勝之。
文帝的皇帝寶座,隻敢虛虛坐半個屁股。軍功集團希望他能做個乖寶寶;劉姓王爺眼神裏都是“兄弟,你不行!不如讓我來試試”。而自己則肩負著保住性命、維護臉麵、恢複祖業的重任。
軍功集團的壓迫感,他們搬動龍椅寶座的能力,讓文帝誠惶誠恐;諸侯王的覬覦之心,文帝夾在其中,戰戰兢兢。
幸虧洛陽才子賈誼,給出了“列侯就國”、“眾建諸侯少其力”的主意,點亮了文帝心底的光,照在長安的大地上。
雖然周勃聯手其他功侯,逼文帝把鋒芒外露的賈誼流放到了長沙國,但也讓文帝看清了:這幫老叔叔們紮堆長安,拉呱串門,聯姻合體,以相權壓皇權的負能量簡直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