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接受了樂崢的意見,先是書信一份與北海太守孔融,言及出兵助他一臂之力,清剿青州賊患。孔融此時正被那些上賊、強盜搞得是頭皮發麻,曹操來此,正好中了他的意。
孔融此人,不喜政事,獨愛舞文弄墨,美食美酒。其表字文舉,魯國人,是東漢的文學家,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首。
孔融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年少時便有異才,深得禮數,膾炙人口的孔融讓梨,他便是主角。
孔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建安元年,征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孔融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為曹操所殺。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疏》。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蕩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當然,現在才是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青州還處於極為動蕩的時期。先有黃巾,後有餘匪,曹操曾帶軍來此,也隻是將青州西部的黃巾軍帶走。青州東部,依舊混亂。
孔融曾經對劉備甚有好感,就是因為他解過北海郡一時匪患。可是,自己借給了他兩千精兵,讓他助徐州牧陶謙,解決曹操之危。誰知,這人居然一去不複返,在徐州過的滋潤得不得了,那兩千精兵也不還了。
北海本來就多匪患,兩千精兵可是占據了北海郡精兵數量的一半啊!其餘那些普通軍士,見到山賊不是先戰,而是先逃,這一下子,整個北海、蓬萊等地,都是龜縮在城內,任憑那些匪徒聚眾。
曹操此來青州,帶兵五萬,將三萬軍士留在許昌,以備不時隻需。畢竟呂布那一次偷襲給他留下了太多陰影,要不是樂崢他們,自己現在怕是無家可歸了!
故此,三萬兵丁分為三部,一萬人往東郡地區,交與程昱之手,一萬人交與曹仁,還有一萬人交與樂崢。現在,許昌足足有兩萬兵將,外加四千虎豹營將士,可謂是實力雄厚!
曹操出征青州,先與孔融交涉,讓其支援糧草,留下了一萬人馬,自己則率四萬大軍先奔馳於蓬萊郡,解決蓬萊郡的賊患。畢竟,相對於北海來說,蓬萊的賊患更加危急。
曹操走了,樂崢卻留下來,在此主政。這一次,曹操隻留下了荀彧助他。徐庶往洛陽,支援曹仁。單福和荀攸在東郡,搞難民事宜。看著空蕩蕩的處事廳,隻有荀彧一人,樂崢便是一頭的發麻。
案桌上,如同小山一般堆放著一大堆批閱的文件,桌下還有兩三疊。荀彧乃是本分的謀臣,老老實實地批閱的卷章。樂崢怎麼可能會像他一樣?!
“嗯…司隸地區,調動百姓十萬遷往其地,嗯嗯…成皋加築攻防設施,調動服役民夫五千…嗯嗯…”樂崢嘴裏咬著筆杆,一卷卷地看過去,他的手中還握著一支毛筆,蘸了墨汁,隨意的批點了閱字,就留在處理好的文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