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夫妻三人(2 / 2)

“林醫生,其實吧,我覺得,無論姍姍以什麼身份來說這件事,都是雙贏兩利的事。保潔現在產量嚴重不足,供不應求,隻是欠一點點貨,稍為供給緊張一點,這可以刺激消費者,達到饑餓營銷的效果。但是,如果欠貨太多,讓代理商長期沒貨賣,讓消費者長期買不到貨,這樣很易產生負麵影響。當這個影響達到一定的水平的時候,消費者就會放棄這個產品,到最後放充這個品牌。”張陽不理會林浩然和王姍姍有什麼感受,開始吧嗒吧嗒的遊說林浩然。

“生發露並不是必須品,更不是救命的東西,當消費者等得不耐煩而嫌棄,就會在消費群體裏產生消極言論。別小看這種言論,它會像瘟疫一樣擴散,並變種。可能最原始的人隻是因為等不到貨而抱怨兩句,但是經過一圈傳播發酵,到最後可能就是非常不利的謠言。謠言止於智者這話沒錯,但是消費者是都是短暫性盲目的。誰都一樣,包括我們自己。並不是說,他們真的沒智慧,隻是眾口一詞之下,沒人會再考慮其它。到那時候,就是生發露甚至是保潔這個品牌倒塌的時候,這種個案很多……。”張陽繼續說。

林浩然沒吱聲,激動憤怒的情緒已穩定了下來,心中的難受已過去。

且不管張陽抱什麼目的,林浩然知道張陽這番話是對的,因為慢待消費者而導致產品無人問津品牌坍塌的例子很多,雖然,也許並不完全是公司的錯,但最後他們無一例外的倒在消費者的相互傳播的言論之下。

其實,所謂的品牌,就是消費者中的口碑。

再強大的廣告,都絕不能消除消費者口口相傳的負麵言論,看看很多個那些賺了華夏人錢,又罵華夏人的所謂大品牌最後灰溜溜的滾了華夏就知道,消費者的口口相傳的力量有多大。

這些道理林浩然當然是明白的,在新工廠沒投產之前,代工是必走之路,代理商必須得喂飽。

“海陽也幹代工這種生意?”林浩然的心神終於定了下來,恢複本有的冷靜。

“海陽不做代工,做代工的是我們倆。海陽有一個舊車間,原本是生產洗滌用品的,我們已購買過來,稍作修複,就可以進行生產。”張陽說。

“哦,王總,你是打算辭去保潔的工作,然後夫妻再次開廠嗎?”林浩然的無名火又起來了,被張陽那幾個我們撩的。

“不,那些都是張陽折騰的,我不會離開保潔的。如果我某天真的必須離開了,我會把…你給的還回去再離開。”王姍姍表態,意思是不會將他給的帶走。

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嗎?林浩然良久不語,最後說:“把你們夫妻工廠的資料發一份給公司,我會讓他們去評估,但願你們的工廠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