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把這次采訪當成文學的素材。文學的功用便是處理某個社會的道德核心,這一事件的道德核心在哪裏。在濱江市,市委書記滅門的事件引起並代表著人們對於這種重大社會事件、社會道德的關懷。這一事件的意義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官民平等和社會身份平等的可能性。這是馬關采訪最後一位重要當事人後感覺到的一個困惑問題。
一個孩子的聲音在天宇中響起:
“爸爸,我爺爺、媽媽是怎麼死的呀?”
“不知道……”
“同學都說他們是大貪官汙吏,他們是嗎?”
麵對幼稚的孩子,羅本強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他馬的!這到底都是神馬事啊……
痛苦之極!
“他們要是不當官、不要那麼多錢,那些人還能去殺我爺爺、奶奶和媽媽他們嗎?還能死嗎,爸爸?”
被采訪的羅本強在接受馬關詢問時思緒翻湧,淚水漣漣……
那個特定時刻,馬關心裏所思考的社會環境、社會治安及這個天朝的人性、道德問題,就是環繞著羅本強父親和那些被害者的關係,以及一個前市委書記秘書和他的幾個朋友把一個主要領導、五個無辜的人殺害之後,他們怎麼認識和拯救自己的內心和日後與其兒子的現實生活。
全部的想法就在這點,而這一點直搗讀者意識的中樞因此,他覺得如何能夠深入它呢?如夢似幻的一些零亂思緒。
後來,馬關給肖子鑫打了個電話,就起床了。他決定到街上去走走,透透氣。離晚餐送行還有一點時間,完全可以放下這些沒有準頭的想法,放鬆自由地感受一下這座城市。可是,走在街上,麵前的人們卻無法讓他繞過自己的思緒,因此,這種思緒在預備寫作上的地位不但沒降低,反而升高。
馬關心裏其實是非常感謝肖子鑫廳長的,他完全明白,如果自己沒有這樣一個在公安機關內部有權有勢的主要領導朋友,那麼,這些年來他想順利實現一些采訪和寫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他也隻能繼續胡編亂造一些虛構的小說而已。而那樣,是非常沒有意義的,他不喜歡,他更喜歡紀實,把血淋淋的現實問題擺在人們麵前……
他把小說家看做是操縱和描繪道德問題的人,所以常常捫心自問,當今社會的理想和成就,有多少是來自人和同情不同人處境的不斷自省與壓力。而且他知道,沒有這股壓力的話,人們在社會上的處境會比現在更嚴重。
這代表著一個偉大的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內在活力。這讓人不安。
那個上午,在刑警支隊長劉海洋的辦公室,他見到了被刑警請來的這位如今早已不再是公安局副局長,也不再是下麵中層領導的羅本強。
這是計劃中的最後一個被采訪者。沒有這一環,就不夠完整。開始的氣氛有點尷尬,羅本強現在不再牛逼!很拘束,就他們兩個人麵對麵地坐著,我問他抽煙麼?他搖頭。隨著家常式的交流,談話逐漸開始深入到一些敏感的問題深層次之中去了。
對方的眼睛告訴馬關,他還清醒。
但是,無疑,他此時此刻願意向一個陌生的采訪者說出他和父親及其全家在這次巨大風暴之後所經曆的一切。
馬關也願意深入了解一下現在這位曾經的高官子女的悲痛欲絕心情……
他靜靜地聽,靜靜地記錄在案。
……
最後采訪這位已經不再是濱江市公安局主要領導的人結束的時候,馬關的筆記本上沒有留下多少文字,錄音筆卻已經不知不覺用掉了很多空間。
也許你讀過德萊塞的的作品。在寫實方麵,大話一直很欣賞並受著這位偉大作家作品的影響。毫無疑問,德萊塞是個寫實主義的作家,德萊塞比二十世紀的美國作家更能探知基本的感受。但大話不知道自己將如何表現這個沉重的題材。
也許馬關的思想在某一時刻有些溜號,他原先在濱江市不可一世的這個人物停下了。後來見他歉意地一笑,就又繼續講下去……
=================================ps:求票求收藏!!!吐槽拉書迷,粉絲無上限!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文字首發,您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