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七章、救命恩人(2 / 3)

《華僑新聞報》果然信守承諾,是他們的記者到了。

南非,有什麼印象會與你聯係在一起?

貧窮、aids、種族歧視,開普敦的海風也不能驅散人們心頭的沉重。

當然並不是隻有這些!

那低隘的天空下昂揚噴湧的生命活力,那節奏強勁暴烈嘶吼的黑人音樂,還有那些生而苦難卻決不屈服的暴力團夥。

由於南非華人社區的不斷壯大,目前在南非的華人已達到四十多萬,其中大多為福建、廣東人。

華文報刊應運而生,目前南非有《華僑新聞報》、《南非新聞報》、《南非華人報》和《僑聲報》等多家華文媒體。其中《僑聲報》的曆史最為悠久,至今已創刊七十多年。

《華僑新聞報》獲悉這一事件後,立即派出首席記者前往事發地點了解情況,核實有關問題,設法與當事人接觸。

緊接著,獲悉這一驚人消息的新華社駐南非首席記者陳銘也在第一時間驅車趕到了,看到他們,柳雲等人非常激動。

她們有一肚子話想告訴這些關注自己遭遇的人。非常時期,任何一句微小的問候或眼神都讓她們感到平時難以置信的力量和信心。

燈光通明的一個大房間裏,陳銘等人在詢問。

筆在采訪本上快速移動。

他要了一杯咖啡,又為女人們要了果汁,仔細核實每一個細節。

南非的社會治安不容樂觀,昨天高踞當地報刊頭版的關於天朝商人被同胞搶-劫殺害的消息,在今天的《華聲報》被降到了第十六版,其他各種報紙則登載後續新聞。在《華僑新聞報》上,也推出大篇幅追蹤采訪,唯一的新內容是提到了在逃人員的兩個綽號:一個叫“老六”,另一個叫“王碼子”。

報上沒有登他們的照片,但記者們相信,這已是不幸中之萬幸了。他們很難從南非警方的眼皮底下逃之夭夭。

靜下來以後,柳雲打開通訊錄,找遠在萬裏之外的親人電話號碼。

但首先映入眼簾的卻是老板於濤寫在本子上的字:“從約翰內斯堡下機,到首都比勒托利亞郊區下車,在那裏的一幢花園別墅歇腳和工作”。

當時,幾乎沒有人懷疑這不是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兆頭,決定一旦有了錢,就回家蓋房子,和丈夫孩子好好生活。

而此刻,這些字使剛剛平靜下來的心再次吊起。她趕緊合上本子,把思念留在心底。

她的眼光又回到房間一隅,向它托付複雜的心情。牆角的一端有個電話間,標明是“長途電話”。她本想給家裏掛個電話,但立即改變了主意。因為她不知道這種情況下,如何向親人訴說,也不知道人家是否讓她打電話。她明明知道自己已經獲救,卻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歎息一聲,目光離開了那個誘人的角落。

入夜之後,玫瑰坡警察局已基本搞清案情,陳銘和《華僑新聞報》也與天朝駐南非大使館取得了聯係。

接電話的陳玲參讚立即向大使報告了情況,同時通知出事地區所管轄的約翰內斯堡總領館,要求他們盡快前往處理,確保這些天朝女人的人身安全。

約翰內斯堡總領館內,驚悉此事的葉總領事感到事關重大,經過研究,立即派段忠、吳剛兩位領事驅車前往玫瑰坡(rosebank)警察局了解情況,配合當地警方,務必保證當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並隨時與總領館保持聯係。

那一刻起,全館上下所有工作人員便開始緊張地忙碌起來。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的官員,他們明白自己代表的不僅是一個主權國家在某一國家和特定地區的存在,同時也是一個主權國家通過他們默默無聞的勤奮工作,保障駐在國所有天朝公民工作、生活、生命財產、人身自由和尊嚴等合法權利不受侵犯的重要保證。

這十一名突然闖入玫瑰坡警察局的天朝女同胞,牽動著他們的心。

玫瑰坡(rosebank)警察局,警察、記者和老華僑正在與女人們交談。兩輛掛著外交牌照的白色小轎車駛入警察局大門。

透過落地窗女人們無意地看到了它。

當時已是晚上七點多了。房間門開啟後,有人引領將來客請進了房間。

“大使館的同誌到了,”老華僑說,“你們休息一下,想吃想喝都由你們,要啥給啥。說吧,要我給你們端來,年輕人!”

段忠、吳剛兩位領事的到來,並沒有使仍然處於不安之中的柳雲等十一名女人真正感到了安全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