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已然沒有了剛才的自責。皇甫堅壽冷聲道:“吩咐兄弟們,趕快上路。哨騎增加一倍,確保前路無礙。”
陳康默默的一點頭,想要說些什麼,最後還是沒有出口,而是匆忙下去通知所有人。
丟掉不必要的行裝,隊伍在天黑之前總算到了下一個小縣城。為了確保行軍安全,皇甫堅壽每一站前都會先派人前往城池,通知守軍相護。依次做完這些事情,在十五日後,他們終於達到了長安。而此時,大地冰封,白雪皚皚。這車馬行駛的十分困難。好在這段時間內,已無人再敢襲擊,一路平安到達長安。眾人繃緊的神經,終於可以鬆弛一下。
“長安城”,在西周時稱為“灃鎬”。“灃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灃京和鎬京的合稱,因而所在地區也被稱為“宗周”。至西漢初年,劉邦擊敗楚霸王項羽,本欲定都洛陽,然大臣婁敬建議定都關中之所。群臣大多反對,認為洛陽更好。劉邦一時未能決策,隻得詢問最為信任的謀士張良。張良兩相比較,覺得洛陽城郭僅數百裏,田地太薄,四麵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擊。反觀關中有函穀關,沃野千裏的隴蜀,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三輔之地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麵防守,並向東方牽製諸侯。隻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一擊千裏。正所謂金城千裏,天府之國。
高祖欣然同意,於五年置長安縣,七年定都於此,名“長安城”,意即“長治久安”。此後,劉邦開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命名為長安宮。高祖七年,又建造了未央宮,它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從漢惠帝開始,多為天子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同一年,劉邦從櫟陽城遷都至此,名為長安城。
此後漢朝曆代天子治理長安,多次對都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例如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並在城西擴充了上林苑,開鑿昆明池,建建章宮等。
長安城共有十二座城門和八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長五千餘米,麵積大約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城內的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等建築約占全城麵積的三分之二。宮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其中未央宮是從漢惠帝開始的許多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百姓多分布在城北,劃分為一百六十個“閭裏”,市場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稱為“長安九市”。
隻是後來王莽篡位,天下大亂。經過數年大戰,漢光武帝劉秀終是中興漢室,建立東漢。時國家殘破,特別是長安所在的關中,大量的物資需要從外地運進來,為了減少人民物資運輸之勞,所以沒有建都長安,而是建都洛陽。因為洛陽位於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好,有利於物資的運輸,而且社會生產沒有受到特別破壞。東漢以洛陽為首都,長安則為陪都,是僅次於洛陽的政治中心,曆朝皇帝常常前往長安祭祀宗廟,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與長安城相比,塞外的最大的伊吾城,也不過就是個娃娃罷了。長安城本身帶著的曆史氣息,那古韻厚濃的質感,讓久別家鄉的皇甫堅壽等人,還是忍不住長長驚歎,更不用提像連璧這樣的第一次,早已驚的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