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明主(1 / 3)

隋大業十一年仲夏,君主煬帝攜同數十位美姬妃嬪與文武親信大臣,從太原行宮一路巡幸至雁門一帶。原是這勞民傷財的巡幸讓百姓本就怨聲載道,而昏庸無度的煬帝楊廣卻不思簡改反而更勝。其行程之浮靡、鋪張之浪費更是引起漠北突厥首領始畢可汗的分外關注!這位貪得無厭、反複無常的突厥可汗就如同野狼嗅到了肥羊的美味,即刻親率十幾萬突厥鐵騎揮師南下。

三ri後,隋煬帝巧得突厥攻襲密報,在群臣擁護中慌忙同隨行妻妾匿避與雁門城內。命雁門守軍在三十裏外的岷縣布兵樹旗,妄圖以虛張聲勢之策嚇退強敵。但天不遂人願,僅僅四ri之後,雁門所轄四十一城已被始畢可汗攻占三十九座,就連僅存的岷縣與雁門兩城也再難以遙相呼應。此刻的情形正是到了城破人亡的凶險關頭,煬帝聖旨一下以八百裏快騎加急之詔命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淵與次子世民,以十萬火急之速北上勤王。

也許初擔大任的意氣風發,李世民因大軍行速拖遝,隻身於沿途召集了數十名勇士快馬奔赴前線,投入屯衛大將軍雲定興的麾下。

次ri清晨,敵軍兵臨城下,李世民借以昔ri父威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識,鬥膽進言與雲定興獻以虛實之策。遣隋守軍將楊氏旌旗依山而立綿延雁門關外數十裏。那突厥始畢可汗生xing狡詐,忽見此漫天遍野的敵軍旗幟隻以為援兵已到,前行十萬的突厥鐵騎斷是被此計嚇退攻勢,無奈周旋隻好北返。

兩年後的chun天,河北高陽賊首魏刀兒率著萬名嘍囉攻打太原。坐鎮太原的留守李淵當即率軍攻入敵陣,豈料識計不明反被敵軍所圍,形勢回轉當真是險惡萬分!

次子世民問得消息,幾番遊說向當地折衝府兵借出一萬,連夜揮軍救父,其率軍之士氣勢如破竹,竟將敵軍的攻圍之勢生生撕開了一個大口。急風驟雨拚殺與敵軍血戰一夜,退敵軍主力。見大勢已去的賊首魏刀兒頗為識相,一路棄甲遁走,再不敢驚擾太原。

經此一戰之後的隋廷重臣李淵,更是穩坐太原亦進亦退,次子世民也因此戰和解雁門之圍的鋒芒出現而名聲鵲起。一時間,太原李家的赫赫軍威,便成了撐起大隋鎮壓各路反隋軍閥的主要支柱。

姻親

大業十二年秋起,太原留守李淵次子大婚,娶得乃是右驍衛大將軍長孫晟之女。士族姻親,門當戶對,隋廷一朝上下無不交口恭維這對璧人之絕配!

大婚當ri,李氏闔府皆被耀眼的緋紅所繁複,討喜的描金喜字燈盞高懸於府內四處,隨著輕風微微搖擺出紅極而刺眼的波紋。雖然此婚事李淵曾授意從簡,但規格依舊尋章例行,甚至連那細微的繁瑣也隻是稍加從輕並未取締。

如此大肆cāo辦的張揚排場,足可看出李淵對其次子的倚重。

“趙芮兒,還愣著作甚?快給二公子送去莫要誤了吉時才好一名年近半百的老頭,拖著顫巍的身子向匆匆她走來,指著她訓斥的手亦是有些微微抖動,顯然被氣得不輕。

眼前這位老頭雖已年邁,可他在李府中的身份卻很不凡。原先他曾是李淵幼時的陪讀書僮,後來因為李淵之妻竇氏病故,自己主動請願去拉扯李家的幾位公子。其間雖出過不少有粗心的過失,但十幾年如一ri對李家子孫的細心照拂,還是頗得李淵的信任,便放心的將府中瑣事全權交由他去處理。

趙芮兒低下眼眸福了身,從嘴角扯出幾分恭敬的笑意,“是——”

低眉順眼地起身離開,手中捧著的喜服卻似乎憑生出了千斤的重量,壓得她不得不垂下目光。

“趙芮兒,可別忘了給二少爺道喜啊!”仁伯不放心的叮囑,蒼老的容貌,也隨之勾出了幾條歲月的溝壑。

道喜!道喜!道喜!好——那本姑娘就祝你們百年好合、白頭到老、白發人送黑發人是不是有些過於惡毒了?罷了罷了,反正現在是米已成炊、木已成舟!再多的糾纏也隻是多餘,自己又何必去自尋煩惱。

曾經千錘百煉隻為穿越,她不過是想親眼看看,那個自己用真心仰慕了六年的千古帝王。可誰知奈何命運多舛,一朝穿越,縱使跨越了千年,她卻隻是他府邸中的卑微婢子。

刺眼的紅喜字帖服地合著鏤空雕花的窗欞,被虛掩著的門露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縫隙,此刻靜謐的氛圍讓人忍不住生出推門一探究竟的衝動。懸空手突然停駐,她幾乎斂了呼吸,慌亂卻又靜默地立在門前難做進退。

“誰在外麵?”他的聲音仿若山泉般澄澈而清朗,卻讓站在門外聽話的趙芮兒微微一驚。這應該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與他正麵相對,而曆史上‘李世民’那偉岸的三個字卻早已刻滿了她的整個腦海。一種近身情怯的心態,忽然讓她有了一瞬的遲疑。悄悄換了口氣,她答得極為小心,“二公子,是仁伯差我送來喜服的

“進來!”負手而立,他對著牆壁上那幅陳鋪開來的江山圖,看得頗為出神。

恭敬地將喜服捧入屋中,入眼便是他英挺偉岸的背影。不似遷客sāo人般文弱也不似寒門武將般剽悍,獨是自成一種讓人折服的氣度,卻不同與任何人!下一刻,他緩緩轉身,那斜飛入鬢的劍眉下竟是一雙世間獨有的重瞳,迷離空濛卻深不見底。此時,那雙重瞳正不摻任何感情地打量起她,“怎麼之前沒見過你?”

這樣的詢問讓她神遊的思緒瞬間回遊,那旁無他人的灼灼華光,看得她隻好局促地垂下了眼眸。臉頰因慌張而泛出兩抹紅暈,她難抑住內心忐忑cháo湧,竟連說話也開始有些結巴,“回,回二公子的話,奴婢以前是服侍五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