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是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經曆整理古代化遺產,所以論起對漢末的儒學化貢獻來,鄭玄當屬第一。
鄭玄是北海高密人,生於漢順帝永建二年,本來鄭家家世顯赫,但是到了鄭玄的祖父就沒落了,隻靠著幾畝薄田度日,所以家生活比較貧困。但是鄭玄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但精通儒學,還精通術數。
到了後來經過盧植的介紹,鄭玄前往關拜當時經學大師馬融為師,並且非常得到馬融的器重,得到了馬融的衣缽。回到家,鄭玄廣收門徒,連朝廷都聽說了鄭玄的大名,並且招鄭玄為官,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鄭玄因為“黨錮之禍”受到牽連,隻得隱修經業。
靈帝平元年開了黨禁,鄭玄也成了受益者,被赦免了。可是這個時候青州黃巾軍猖獗,於是鄭玄便離開家鄉,去江南遊學。平定黃巾之亂後,鄭玄回到高密,正好這個時候鄭玄父親去世了,按照古製,鄭玄應當為父親守孝,因此當平四年的時候,朝廷征召鄭玄,鄭玄也沒有去。
等鄭玄守孝期滿了的時候,鄭玄本來打算去次北海,拜會下藝書院的孔融,可是恰好臧霸圍城,鄭玄無法進城,於是隻好回家等候。這日聽說張德受降臧霸,北海之圍已解,便風風火火的趕往北海,去拜會孔融。
鄭玄一大早便進了城,到了藝書院,孔融聽說鄭玄來了,立刻帶人迎接,待若上賓。鄭玄雖然是當代經學大師,可是孔融確實正宗孔後人,所裏論起來,凡是讀書人都要喊孔融一聲先生,表示對孔的尊敬,鄭玄當然也不例外,雖然孔融比自己年紀小,但是鄭玄仍然稱孔融為“舉先生”。而孔融也知道鄭玄是當代經學大師,可謂是經學第一人,所以孔融稱鄭玄為“鄭君”,表示對鄭玄的尊重。
兩人都是精通儒學之人,這一交流起來,可就說個不停,兩人互相交換看法,都從對方身上獲益良多,可謂是相見恨晚,這一說,就說了大半天。本來張德來了,自有下人稟報,可是孔融現在滿腦裏都是和鄭玄談經論道,根本沒有功夫見張德,聽說下人稟報張德來了,孔融也沒聽清楚,隻知道是有人來拜見,誰來了都不知道,隻是說了一聲將來人帶到廳等候,便又和鄭玄交談起來。
兩人一直談到日落西山,此時兩人都覺得腹饑餓。那可是,兩個人從早上到現在都沒吃東西,雖然有小童送上茶點,可是畢竟點心不如幹糧那麼管用,於是孔融吩咐一聲,讓廚房準備酒席,宴請鄭玄。
此時下人問道是不是一起宴請太守張大人。孔融頓時愣在了那裏,急忙問道張德是什麼時候來的。下人答道,晌午的時候已經來了,當時已經稟報過了,如今張德已經等了一天了。孔融這才想起來是有人稟報過自己有個什麼人來訪,當時光忙著跟鄭玄談論經學去了,把這事給忘了,這回可是失禮了。
隨後孔融又一想,自己今天是宴請鄭玄,讓張德摻和進來實在是不好,便要獨自去見張德。可是鄭玄卻不這麼想,鄭玄遊曆天下,閱人無數,對張德的身份並沒有太大的排斥,張德自從到任北海太守後,北海被治理的井井有條,作為北海人的鄭玄是親眼所見的,所以在鄭玄眼,張德此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況且今天孔融是因為自己到來將張德晾了一天,鄭玄心也有些不好意思,便請求孔融將張德留下來一起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