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轉了傳言,說大漢朝連年天災是因為皇帝不仁,上天要懲罰皇帝。而最為人注意的無非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傳言。
不少有識之士已經注意到張角的異動,更有不少大臣連連上奏靈帝,奈何靈帝數日不朝。眼看正月就要過去,黃巾之亂就要到來,而洛陽城看似歌舞升平的下麵缺隱藏著危機。
大將軍府。
何進手裏拿著一份名單,漸漸的,何進的雙手不斷顫抖起來!何進下方跪著一個人,此人三十來歲,臉上青一塊,紫一塊,明顯是剛剛被人打過了。
何進麵色鐵青的看著何苗問:“此事事關重大,你立刻備車,咱們去袁隗那!”接著指著跪著那人道:“唐周,如果你所報屬實,朝廷自然重重有賞。來人,現代他下去休息。”
這唐周是張角的弟子之一,但是唐周因為本事平平並不為張角所喜,所以張角並沒給他太大的職務,平時也隻是讓他聯絡聯絡教友,打打雜役。唐周眼見師兄弟們一個個都當上了渠帥,自己卻還碌碌無為,心中十分不是滋味,認為張角厚此薄彼。這次來洛陽本是要聯絡洛陽城中太平道的人,準備三月起事。但是洛陽和張角有關的官員眾多,一時半會那聯絡的完,於是唐周便先行來到太平道設在洛陽的堂口安頓下來。
這太平道在洛陽的大帥正是馬元義,這個馬元義雖然小有智謀,但是卻眼高手低,加上向來和洛陽達官貴人來往,所以看不起不得勢的唐周。唐周到來馬元義連見都沒見,隻是讓手下人去給安排一下。
俗話說,什麼樣的將帶什麼樣的兵,這馬元義的手下和馬元義一樣,也看不起唐周,對唐周招待甚是冷淡,粗茶淡飯不說,還對唐周百般刁難。唐周雖然不受張角喜愛,但是好歹也是張角的徒弟,在太平道中大小也是個人物,哪裏受過這氣,一氣之下便去找馬元義理論。當時正好馬元義喝醉了,便和唐周吵了起來,最後還把唐周打了一頓。唐周氣憤不過,心想你對我不仁,別怪我對你不義,反正師傅張角也不喜歡自己,於是當天下午便去了何進府告了密。
唐周到了大將軍府門口,可是何進哪是誰想見就見的,唐周等了半天,剛好遇到何苗出府,才有機會見到何進。將黃巾軍聯絡的官員的名單獻給何進。
……
太傅府中,袁隗、何進正坐在一起,旁邊坐著袁紹,荀爽、逢紀等人。
“大將軍,這份名單可準確?”袁隗皺著眉頭,顯然此事十分棘手。
“那唐周是張角的弟子,本來是來洛陽聯係內應的,他給的這份名單應該沒問題。”何進答道。
“你們看會不會是反間計呢?”袁隗問道。
這時坐在下方一個年輕人答道:“太傅大人,我看應該不是反間計。這份名單上的人不但有在朝官員,世家子弟,而且還有閹黨中人,就連中常侍封諝、徐奉也有參與。張角準備了十年,一朝造反,朝廷必然措手不及,斷然不會為了用反間計而讓朝廷有所準備。”說話的年輕人正是荀爽的侄子,荀彧。
“恩,文若(荀彧的字)說的有道理,如今我們應該怎麼辦?”袁隗向眾人問道。
“此事事關重大,牽連甚廣,我看還是詳細查問再說,所以依在下之見應當派人秘密調查,如果確有此事咱們再抓人,以免傷及無辜。”荀爽說道。
從人紛紛點頭,何進見荀彧欲言又止,便問道:“文若可有何良策。”
荀彧答道:“如今我有上中下三策。”
何進聽了心說,這小子不一般,我半天一個法子都沒想出來,你都想出來三計策,便道:“文弱細細道來。”
荀彧清了清嗓子,道:“下策是明日早朝立刻上奏陛下,不過如今牽連甚廣,如果直接上奏陛下恐怕會引起朝野震蕩!”
“恩,此計不妥,說說別的吧!”
“中策是現在馬上把名單上和咱們有關人等全部抓起來,然後上奏陛下,說中常侍封諝、徐奉參與謀反,到時候也可打擊閹寺一黨!不過這樣容易被賊人察覺,恐怕會對陛下不利!”
“那上策呢?”
“上策就是聯合閹寺一黨,以雷霆萬鈞之勢鏟除洛陽亂黨,這樣可保洛陽安寧。”
袁隗道:“那怎麼行,老夫就算死也不和閹黨聯合!我看就中策吧,到時候咱們再添油加醋,說不定這回能將閹黨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