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四零二年七月十二日,建文帝朱允炆在自己寢室中來回踱步,惶惶不安。頭上是豆大的汗珠,因為他知道他已經無力回天,他的皇帝生涯馬上就要畫上句號。而且這個為他畫上句號的人正是他的親四叔——朱棣。

此時的朱允炆是悲傷到了極點,想道偌大的天下,如今竟容不下了我這個皇帝。

寢室門打開,曹公公走了進來,手裏端著一壺龍井。走到朱允炆旁邊說道:“皇上,喝杯茶壓壓驚吧!”朱允炆接過茶杯,一邊把茶送入嘴中,一邊又有淚水從眼裏流了出來,其中傷痛自是不言而喻了。

曹公公說道:“皇上,奴才說句話您不要不開心。當今情勢要想逆轉難於登天,不如先保得性命,再從長計議,以皇上的文韜武略,將來定能再回此處,重坐龍椅!”說此番話曹公公是深思熟慮過的。一方麵是念在自己服侍朱允炆多年,而朱允炆對自己也不薄;而更重要的一方麵是作為朱允炆的心腹,如果此時不逃,他日朱棣打上門來,自己定然是逃不過千刀萬剮的下場的。

朱允炆聽了曹公公的話,心中又是煩亂又是失落。歎口氣對曹公公說道:“我雖貴為天子,但現在想要出這被團團圍住的應天城也是難上加難啊!”

曹公公服侍朱允炆多年,就像是朱允炆肚裏的蛔蟲早就料想到朱允炆會說這話,所以自然在早些時候就想好了解決的辦法了。曹公公拍拍手,有一人走入朱允炆寢室之中,這人道士打扮,瘦骨嶙峋。朱允炆一怔竟是出了神,心中想到了朱元璋臨死時囑咐自己的話。問曹公公說道:“這位是?”說話沒有任何的架子,因為他知道此時的他雖頂著皇帝的帽子,但對麵的這個人卻是能保住他這頂帽子的人。曹公公說道:“這位是唐朝神測子袁天罡之後人——恒一道人。”

恒一道人甩甩拂塵,算是對朱允炆介紹自己了。

朱允炆像是被什麼東西刺激了一樣又是一怔對曹公公揮揮手讓他下去,自己單獨有些話要和恒一道人說。

曹公公請退,朱允炆對恒一道人說道:“寡人先帝爺爺臨終囑咐於朕,說如若寡人遇險會有高人來助,想必所謂的高人就是恒一道人你了。”說完竟又落下淚來。

恒一道人又甩甩拂塵說道:“我來助皇上乃是注定之事,皇上萬不用相謝。隻不過皇上要記得太祖言訓,護好真經,他日必可重掌天下。”

朱允炆點點頭知道恒一道人所說的真經一定就是自己太祖爺爺臨終時交給自己的四部《易鏡玄要》了。所以對恒一道人說道:“高人放心,真經很安全。”

恒一道人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貧道就放心了。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逃出這應天城,還請皇上選幾個可信之人來護皇上出城。”

朱允炆聽罷立馬下了一道密旨要錦衣衛劉啟凡,劉啟明,白史,趙凡鳴,錢本一五人速來龍寢議事。

密旨由曹公公去送,曹公公知道這事也關乎自己生死安危,自然是不敢怠慢。一路上由走到跑,隻恨自己不會飛了。找到劉起凡等五人,宣了朱允炆的密旨,和五人又馬上折返回朱允炆的寢宮。

此時朱允炆鎮定自若,沒了剛才的落寞和悲傷,和恒一道人坐在倆把雕刻精美的儃木椅子上。

六人看到朱允炆連忙跪下向他請安,朱允炆自知自己的前途生死與幾個人有莫大的關係,所以親自起身把這六個人一一扶起。說道:“如今朕被困龍穴,四麵受敵,曹公公雖沒向我說什麼,但我知道整個皇宮,每個人都是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經逃離了皇宮,朕向來宅心仁厚,一切心知肚明,但也不像再加無妄死傷任他們離去。而汝等六人伴朕多年,自是忠心耿耿,故今日宣你等前來,助朕逃離應天,再謀大事。”

白凡等三人聽完,再扣,謝過皇上的賞識信任之恩。說道:“為了皇上,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其實他們三人有相同的打算,其一和曹公公一樣,作為皇上的親信,朱棣入主自己必死無疑。其二,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算以後的大業不成但依靠皇上逃跑時所拿的寶貝過個富足生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劉起凡和劉啟明兄弟倆沒有表態,因為他們二人已經婚配,並育有子女,想要他們二人放棄自己的家人那是難上加難。朱允炆看到如此情形,說道:“罷了,倆位愛卿既然不願助朕,朕也無話可說,二位愛卿就此離去吧!”說完揮揮手讓他們二人離去。劉起凡,劉啟明二人見皇上如此寬宏仁義,連對皇上磕了三個響頭,之後起身就要離去。

此時曹公公攔住二人說道:“二位大人不可離去。”然後向朱允炆跪下說道:“二位大人今已知皇上大事,難免他日朱棣打來,為了自保而出賣皇上。”

兄弟二人中的劉啟明是個暴脾氣,指著曹公公的鼻子就罵道:“你個爛閹人,我兄弟二人對皇上忠心耿耿,今日不助皇上,隻是想與家人死在一起罷了,又怎會出賣皇上,你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曹公公冷笑一聲說道:“早知皇上會宣你二人,也猜到了你二人會如此托辭。所以鄙人已為你二人解去了後顧之憂,如果真想與家人死在一起,隻管買一根白綾回家就是了。”

劉起凡,劉啟明二人聽到此話,如雷轟頂。火爆脾氣的劉啟明一掌就向曹公公打去,但被劉起凡給攔住。劉起凡把劉啟明拉著跪下對皇上說道:“我兄弟二人願意為皇上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說完又連磕三頭,以示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