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七月。洛陽皇宮。
有人上奏:“右中郎將朱雋帶兵圍攻宛城趙弘,一月有餘未有寸進,陛下當召回朱雋,另遣名將。”
張溫正欲上前保奏,不防靈帝一拍龍案,怒聲問道:“張靖呢,張無敵呢,他不是月前就與朕靈魂合體,走馬單槍定了宛城嗎,怎麼到現在還有黃巾亂賊?”
張溫忙道:“陛下,張郎將自走馬擊殺了張曼成,在宛城呆了不足三日便帶人去追黃巾餘孽,至今仍未回轉。趙弘探知張靖不在宛陽,才敢率人複又攻城,此時已聚眾十幾萬人,其勢非小。陛下何不下令讓朱將軍派人尋找張靖,以張無敵威名,定能再次奪回宛城,為陛下立功。”
“廢物,全是廢物。沒有朕與鵬舉靈魂合體,你們什麼都做不成。快著人派人傳旨,讓朱雋立即找回鵬舉。告訴鵬舉,朕要再次把靈魂附體與他,讓他斬殺亂賊重奪宛城。”
靈帝說罷,拂袖而走,到**施法去了。
張靖此刻正帶著郭嘉、許褚、甘寧,一百虎衛並五百騎兵,站在宛城西南百裏之外的山都縣城外。那夜捉了曹操之後,張靖左思右想,右想左想,決心難下。沒了關張,劉備很難再成氣候,可曹操不一樣。曹氏兄弟,夏候兄弟,哪一個不是世之名將。再加上曹操本人的謀略、眼光與人格魅力,日後肯定是自己最大的對手。
最終,張靖將曹操帶入密林,二人相談。一個時辰之手,攜手而出。張靖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滿是輕鬆;曹操雖然是逃過一劫,臉上卻寫滿不服之色。天亮之後,張靖任其帶部下而去。眾人相問,張靖笑而不語。
少頃,張靖留下郭嘉、許褚、甘寧,一百虎衛與五百騎兵,扔給張合一道聖旨和一份奏折。讓張合帶著聖旨去各處討要俘虜,這是靈帝商量好的,所有的黃巾俘虜交由張靖納入皇家酒莊為奴,以便擴建規模。奏折由張合轉呈靈帝,上麵很是把靈帝吹噓了一番。說自己飛馬奪營之時,腦中想的全是靈帝,就如靈帝的靈魂附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才那樣勇猛,這全是靈帝的功勞。並肯求靈帝多多施法與自己合體,讓自己能更多的建功立業,報效天下。
靈帝見到後,自是大喜。這張靖,真是知道自己心思。每每朝堂之上有人報憂之時,靈帝便拿張靖的奏折說事,說張靖如何如何,說自己如何如何。大有雙賤合壁,天下無敵之勢。
在潁川見過朱雋,張靖便帶已部率先弛援宛城。
張曼成三月在南陽起兵,擊斬南陽郡守褚貢,占領宛城百餘日。招兵買馬,士氣高漲,自以為天下無敵。見新任南陽郡守秦頡帶人反擊,哪裏放在眼裏,當下出城迎戰。
正值張靖六百零四騎趕到,加入戰鬥。一個衝鋒過去,殺到近前,把張曼成一槍刺死。
餘眾皆散,宛城定。
自此,張靖飛馬奪營救長社,走馬單槍定宛城,張無敵大名聲震天下。
在宛城呆了不到三天,張靖就坐不住了,他可是知道自己來這是幹嘛的。帶著人以追剿黃巾餘孽之名,四處尋賢去了。
南陽名士多,靜待有緣人。張靖把南陽轉了大半,一個也沒找到。自己知道的人家不知道,人家知道的自己不認識,這個晦氣啊。
這一日,來到山都縣。看著破敗的城牆,懶散的巡城兵丁,張靖實在是不想進去。這樣的地方,要是能留住人才怪。
無奈,山都縣令得報,已經帶人迎了出來:“下官山都令史坦,見過張將軍。有失遠迎,恕罪恕罪,請將軍移駕,小縣歇息片刻。”
史坦,死貪,使勁貪,死了都要貪,聽這名字就不是什麼好官。再看看這副模樣,肥頭大耳,油光滿麵,還挺著個草包肚子,肯定不是什麼好鳥。
張靖心生厭煩,平素最看不得這樣的人,當下便要離去。
史坦帶著一眾縣吏阿諛奉承,熱情相勸,比見了親爹都親。天已近午,眾人都還餓著肚子呢,張靖隻得捂著鼻子跟了進去。五百騎兵留在城外,郭嘉許褚甘寧帶虎衛跟隨。
街道上行人無幾,縣衙大門也是經年失修,殘壁剝離。兩個看門的門丁倒是人高馬大身材魁梧,隻是那副精神實在對不起身體。一個四十歲上下的壯年,麵色微黃;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臉色略黑。每人抱著一把短刀,斜依在門框上昏昏無神,沉沉欲睡。
張靖譏笑一聲:“縣令大人倒是請的兩尊好門神。”
史縣令見狀,惱羞成怒,上去對著青年踹了一腳:“將軍大人到了,你小子給我精神點。”
青年似是被打擾了好夢,渾身一震就要發作。唬得那中年趕忙上前拉住:“小魏子,別衝動。”
轉身又向史坦討好道:“史大人你大人大量,孩子年齡小,別跟他一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