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張益德一出祁山(2 / 2)

張苞的長子名叫張遵,是張苞與關銀萍所生。之所以仍舊取這個原來曆史上出現過的名字,沒辦法,那是張飛張老爺子的意思,張苞自然也不敢多說什麼。至於張苞的次子則名叫張固,是張苞與胡莧所生,名字裏的固則是為了紀念固山大捷,所以特地取得。

多了兩個孫子,對於張飛而言自然是無比開心的事兒,尤其是嫡長孫張遵出生之後,張飛甚至還大擺了一次筵席,也算是與民同樂了。至於張固誕生的時候,張飛雖然沒有大擺筵席,但是也在家裏好好慶祝了一下,也算是給足了胡莧母子麵子,當然這是因為胡莧為人丁稀少的張家生了兒子的緣故,否則的話,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她這個妾室自然不可能受這種禮遇。

雖然說此時張家的成年男子仍舊隻有張飛一個,但是有了張苞這麼一個有出息的兒子,如今距離兒孫滿堂的中國爺爺傳統的願望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事業與家庭都獲得豐收的張飛心情出奇的好,甚至幾乎不鞭打士卒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幸事。

父慈子孝事業有成妻子賢惠生活安定,可以說在過去的建安二十一年,是張飛跟了劉備之後過的最為愜意的一年,而然作為一個軍人尤其是劉備集團自劉備以下軍方的二號人物,張飛根本就不能夠永遠愜意下去,這部,建安二十二年的春天剛剛冒頭,張飛就不得聽從劉備的命令,率領三萬大軍對曹魏發動了攻擊。

這次劉備軍北伐的口號很響亮也很正當:討伐不臣。

的確是討伐不臣,因為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時候,早有稱王野心並早有預謀的曹操在劉備的刺激下終於稱王了,而在大漢建立之初,劉邦就曾白馬盟誓:非劉姓者為王,天下共擊之!

如果說之前曹操的所作所為還能夠用權臣來掩蓋的話,如今的稱王卻徹徹底底的成為了大漢的叛賊。若是在原來的曆史上的話,曹操勢大,孫劉自然不敢多做什麼,但是現在劉備一方多少的有了餘力,自然敢配合響亮的口號做一些事情了。

在大軍還沒有出動的時候,劉備一方甚至已經通過細作等把討伐曹操的檄文傳到了曹魏的領地上,號召天下共擊曹賊,興複漢室;甚至還給盟友孫權送去了書信,約定與孫權一同伐魏。

不過,雖然口號喊得響亮,但是明眼人都很清楚,劉備此時的行動象征意義絕對大於實際意義,畢竟劉備本來底子就薄,一年的時間根本就不足以令蜀漢恢複實力,因而劉備的即使進攻也不可能是大規模的進攻。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這從此次劉備一方的出兵規模上也能夠看得出來,如果是真正的北伐的話,起碼也要十萬大軍由劉備親自率領才對,但是這次卻僅僅有三萬人,。雖然這次的北伐是打著“討伐不臣”的旗號,但事實上劉備軍的目的也僅僅是救援魏延,或者說讓曹軍不能夠安心的拔除涼州這顆釘子。

雖然在原來的曆史上魏延守衛漢中的時候說的很有氣勢,而且魏延本人也很有水準,但是魏延畢竟太嫩了涼州的形式也太亂了他的兵相對而言也太少了,因而在麵對夏侯淵軍團日益強大的軍事壓力的時候,魏延能夠支撐一年已經了不起了。

為了防止魏延在涼州一敗塗地,進而使得涼州的牆頭草重新投降曹魏,也為了進一步削弱曹魏在隴右的根基,實現蜀漢逐步蠶食的既定策略,在無奈之下,劉備與法正等人商議後最終決定以攻代守,派張飛率領漢中的三萬人馬進行北伐,目的旨在破壞曹軍用政治等手段瓦解涼州的企圖。

當然了這次出兵還有一個不易宣之於口的原因,那就是劉備等人對於孫權已經不太信任,這次讓孫權配合出兵也算是對孫權的一次試探。

自從曹操敗退後,曹操一方與孫權的使者就你來我往不亦樂乎,雖然雙方也算保密,但是劉備一方還是嗅到了不安的氣息。上兵伐謀,這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從最近曹孫雙方的表現來看,劉備一方有理由相信曹孫雙方可能已經達成了某些協議,如果這一猜測屬實的話,那麼對於劉備一方而言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所以這次出兵更深入的方麵未嚐沒有試探孫權舉動的心思,如果說孫權也同意北伐,那麼雖然仍舊不能全信孫權,但終究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如果孫權兩北伐的態勢都不做出的話,劉備一方在荊州等方麵就必須得早做布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