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大結局(1 / 3)

一八八六年的六月,被認為是黑旗軍的勝利之月。

就在六月的頭一個星期,黑旗軍就傳來了令人喜悅的消息,黑旗軍在經過近一年的雲南攻略,終於收獲豐碩的戰果,成功地殲滅了駐滇清軍主力,攻克昆明,並順勢兩路分兵,一路東進,另一路準備入川。

但隻是諸多好消息的頭一個,兩天之後,以紙橋營為基幹的黑旗軍西進支隊,也成功克複貴陽,其先鋒部隊成功地與雲南方麵的東進支隊會師,這也宣布著黑旗軍把雲南和貴州都掌握在手裏。

特別是原本兵力不過一個加強營的紙橋營,在半年多的戰鬥中,已經成功地擁有一個加強旅的規模,兩路黑旗軍一麵繼續向縱深發展,一麵相互配合進入川中。

在這一形勢的鼓動之下,駐川清軍鮑超約二十個營在川邊發動起義,投入黑旗軍陣營之中,但是這所有的一切,很快被黑旗軍在河南南部的勝利所壓倒。

北方清軍終於出動他們最後的王牌淮軍,大約五十個營頭的淮軍主力,會同三十個營的淮軍旁枝,在補足了兵器之後浩浩蕩蕩南下。

為此柳宇也調集了兩湖黑旗軍的精銳部隊,準備在原有兵力的基礎之下再投入七十個連的機動部隊--這是他辛苦經營已久的本錢。

但是戰爭形勢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柳宇的預計之外,六月九日,柳宇就從前線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消息:“我軍前線大捷,淮軍倉促北撤……”

事實上,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勝利,誰都沒有想到作為大清朝國防力量基幹的淮軍會腐蝕到這種程度,八十個步營會輕易地被黑旗軍的少數兵力擊潰。

黑旗軍投入這一戰鬥的是首都警備旅的半數兵力,以及加強的一個步兵營和若幹配屬部隊,總兵力不過三千五百人,他們想嚐試著攻擊一下密密麻麻的淮軍大隊。

但是在黑旗軍以炮兵火力猛烈轟擊後,在重機槍掩護下的黑旗軍幾乎如入無人之境,當麵的淮軍銘軍、盛軍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大批的士兵不敢與黑旗軍交戰,就直接向北逃去。

黑旗軍正在莫名奇妙地詫異於軍官為什麼不出來控製局麵,卻發現軍官們正帶著細軟一往北逃,甚至拋下他們在戰地找到的情人。

黑旗軍順勢向北攻擊,他們勢如破竹,到日落時已經擊破了淮軍二十個步營,淮軍和甲午戰爭所遇到的那樣,幾乎是一觸即潰。

他們扔下無數的輜重和新式武器,在幾十裏的野地到處都是淮軍的戰旗,宣布這支舊式軍隊的落日。

李鴻章原本以為他的嫡係營頭能堪大用,但是早已發大財的淮軍將領們卻毫無鬥誌,隻有葉誌超這些以逃跑著稱的名將。

葉誌超在這一戰役的表現毫無遜色於甲午之役,他甚至宣布自己獲得了一次對黑旗軍的大捷,不過正是因此他們轉進神速,黑旗軍才追之不及。

黑旗軍這一戰擊潰的敵軍不下萬人,但是斃傷俘虜不過千餘人,倒是潰亂之中逃散的倒有兩三千人,不過也讓黑旗軍充滿了信心。

在之後的三場戰鬥,黑旗軍三戰三捷,擊破的清軍番號總數達到了五十個營,雖然多數是擊潰,但這些被打散的營頭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對黑旗軍造成多大威脅,而首都警備旅的繳獲更是號稱可以武裝得起兩個整旅的黑旗軍。

隻不過這個驚喜,很快又被六月十三日在廣東的一場勝利所掩蓋。

如果論戰鬥規模,這場戰鬥隻能算是黑旗軍戰鬥中的滄海一粟。

在發現近衛旅團全麵後撤後,黑旗軍發現在英日聯軍的中間地帶,擺著孤零零的一支英軍,當即集結火器與兵力,以猛虎撲羊之勢衝了上去。

黑旗軍這一次可是在重迫擊炮下展開重機槍,經過三天的戰鬥,這支九百人的英軍隻剩下三分之二人員,在彈盡糧絕的情況被迫交出了軍旗向黑旗軍投降。

六百名俘虜中有一百二十名白人,這也是英國人第一次向中國人樹起了白旗,黑旗軍轉過身來對付起了企圖解圍的兩支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