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即二月十五日,太平道的一個信徒、濟南人唐周上書官府告發黃巾起義之事。於是,朝廷緊急捕捉黃巾渠帥****義,車裂於洛陽;並緊急動員各種力量,捕捉誅殺張角信徒一千餘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張角及其家人。張角等發現事已敗露,即用各種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義。起義時,義軍首先將抓獲的貪官殺了祭天。起義時,張角軍皆頭裹黃巾(黃天的象征),時人稱之“黃巾軍”。起義後,張角依據《太平經》中關於“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起義開始後,群眾紛紛響應,或入伍為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義軍攻克城鎮後,往往燒毀官府,殺貪贓官吏,將其財產分給百姓。貪官汙吏平時作威作福,一聞義軍到來,便嚇破了膽,如同喪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間,天下震動,京師震動。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而另一方麵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雋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穎川一帶的黃巾軍。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報!”
“主公,有一對黃巾人馬約為一萬向我中牟而來!”
“再探!”
“是!”
“來人!”
“在!”
“召集眾位將軍和陳宮、荀攸來此議事!”
“是!”
大堂之上,李成坐在正中央,左邊為文官既陳宮和荀攸,右邊為武將即關羽,張飛,趙雲,典韋立於李成身後。
李成看著這些人,心腸澎湃,不僅是即將來的戰爭,還有就是和天下英雄一爭高下的時候也即將來臨。
李成朗聲道:“諸位!剛才探馬來報!由長社方向行來一支黃巾軍隊伍,人數有一萬!諸位有什麼看法!”
張飛出列,大聲道:“主公,隻要你給俺一千兵馬,俺定讓那些人有來無回!”
李成聽張飛說完,笑道:“知道翼德勇猛,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我們還是聽一聽公台和公達有和良策!”放著這麼好的謀士怎麼能不用呢!
陳宮站出來行了一禮,道:“主公,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今日黃巾來犯,在下願將縣令一職讓與主公,這樣主公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調遣軍士,抵禦黃巾!”
李成有些猶豫,畢竟這官職由朝廷任免,現在自己要是坐了縣令,朝廷會不會認為自己是在造反?
荀攸似乎看出了李成的顧慮,站出來道:“公台所言有理!主公不必擔心現在的朝廷這方,現在天下****,一個小小的縣城,朝廷是不會追究的,而且我們也是為了抵禦黃巾賊兵,若是我等還能將黃巾賊擊退,我相信朝廷不僅不會責怪主公而且還會得到獎勵!”
李成想了想,望著屬下眾人,還是有些猶豫。因為李成覺得自己身為主公怎麼能搶自己屬下的官職,這在他心裏還是有些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