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烈日炎炎,大地都曬得冒煙了。小沛東門處,負責守衛的一隊官兵依舊站立在自己崗位上,認認真真地盤查著小沛城內城外進進出出的行人。雖然每個人在太陽下都是一頭汗水,可每一個人臉上都浮著笑容,麵對每一個要進行檢查的行人都是語氣慈善,絲毫沒有一點當兵人的架子。老百姓從這裏進進出出,也是一個個滿懷笑容地和這些守兵打著招呼,時不時還特意站在門口的地方對這些子弟兵噓寒問暖打打家常。
看見這溫馨的一幕,你如果認為這些人是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你就錯了。此時正是建安四年夏,劉備攔阻袁術北投袁紹後,進占下邳,不肯再回許都,聽命於曹操,遂襲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再次占據徐州。劉備命其二弟關羽駐守下邳,自己則暫居此小沛,以為遙相呼應。
劉備向來以愛民著稱,對待治下百姓向來秋毫無犯。徐州百姓在劉備的治下,可謂安居樂業。如此,徐州百姓好不容易遇見一個不欺壓百姓的明主,自然便是異常擁護了。
正在這時,小沛東城門遠處的地平線上忽然煙塵滾滾,不多時眾人視野內便出現了一匹快馬,往城門處急速趕來。遠遠看去,但見那馬上之人手持長槍,身披黑色鎧甲,倒是有幾分將軍的模樣,守兵們不覺有些驚異,於是紛紛握緊手中兵器,嚴陣以待。
待那人走近勒住戰馬,守兵們終於看清楚了狀況。隻見那人不過是一個不滿二十的少年,其腳下一雙破草鞋,腰間一根大麻繩,背上掛著一個黑色的包袱,與那一身裝備分明的有些格格不入,簡直就是不倫不類。
實際上,先時少年遠遠看見城門口的守兵,已經逐漸放慢了速度,這會來到離城門口不到二十米的地方,果斷勒停了戰馬,翻身而下,一手牽著自己白馬,一手提著長槍,就直奔門口來了。
那些守兵見來人減速下馬,也大多放鬆了手裏的武器,原本有些緊張的心情也鬆弛下來。一個年級稍微大點老兵作為這裏人的代表,已經迎向了那位少年,道:“這位壯士可是來從軍的?”
少年抹了額頭上一把汗。這一路急行趕路,確實也累得夠嗆。見守兵來盤問了,當下輕微點頭,應道:“正是。”旋即做了一個手勢,笑道:“請帶路吧。”
卻說劉備巧取徐州之後,曹操聞訊大怒,隨即便派大將劉岱、王忠率兵十萬來進討。劉備聞訊之下,立馬采取措施,在徐州各地招兵買馬,以為應對。當今天下諸侯,要擴軍大多是類似於後世的拉壯丁,可是劉備不一樣,隻是貼幾張布告,治下便多有有誌之士聞風而來。守城官兵這幾天接待要來從軍的人也不少了,是以一點也不懷疑少年的身份。
向來前來應征的壯士,隨身都隻帶有些許幹糧,像眼前這樣的,又帶武器又帶戰馬前來的,倒是極為罕見。那老兵不敢怠慢,向其他守兵吩咐了幾句之後,便親自引著少年進城,往城裏專門登記兵員的場地走去。
這一路走去,老兵時不時抽空打量著眼前這位少年,但見其為人沉穩,並不多話,又見其相貌堂堂,一臉俊氣,忍不住便暗自誇道:“果然是個人物。”
因為離報名的地方實在是太近,老兵也來不及多介紹幾句,就已經看見了前方負責登記的文官所在。老兵指了指那名文官說道:“老哥逮到你這裏就行了。壯士徑直去找那人便是,他自會告知壯士接下去該做什麼的。”
少年點點頭,道了一聲謝,轉身便牽著馬往那登記處去了。
那文官起初看見有人牽馬提槍而來,隻感稀罕,以為是來公幹的,待那人走近,已經站起身來,忽然便聽見來人說道:“我來報名從軍的。”
文官一愣,旋即也便明白了怎麼一回事,當下又坐下來,熟練地按著程序微笑問道:“姓名。”
少年答道:“蕭雷。”
文官又問:“可有字?”
少年人猶豫了一下,應道:“字萬裏。”
“哪裏人?”
“琅琊人氏。”
…………
一翻下來,文官將所要問的問題都問了一個遍,也總算弄清楚了這名少年的具體來曆。
問完話後,文官蓋上了文本,起身說道:“在下這裏已經登記完畢,接下來某便帶壯士去見張將軍。”
少年聞言明顯一愣,問道:“接下來不是直接被分派到兵營去訓練麼?怎麼還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