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蒼穹布滿陰霾,在曠野上,一排迎風招展的旌旗獵獵作響,旌旗前的騎將一雙眼眸如鷹集一樣目視著遠方,良久之後,他的槍尖向前一指,戰鼓隆隆響起,從騎將身後,無數衣甲灰暗的人流一波波的向著騎將的槍尖方向移動。
兵器出鞘聲、喘息聲、衣甲摩擦金屬撞擊聲響成一片。
嗒嗒嗒……一匹火紅的健馬載著一個軍漢向著人流靠近,軍漢生的器宇軒昂,威風凜凜,反握著一柄方天畫戟麵對眼前看不到盡頭的人浪沒有絲毫的懼意,在他的身後同乘的是一名裹著錦繡披風的少女,少女環腰抱著軍漢,嬌弱的身子略有些顫抖。
在軍漢之後,是千名黑色衣甲的騎兵,三千鐵騎毫不猶豫的跟隨著軍漢勒馬向前徐徐奔走。
“君兒,坐穩了!”軍漢手中方天畫戟向前一指:“眾軍聽令,殺出重圍!”
“殺!”三千騎士轟然回應,聲如炸雷,數千隻鐵蹄攪起漫天灰塵,如滾滾鐵流瞬時越過了軍漢繼續往前衝刺,最前麵的一排騎兵將直指虛空的長矛壓了下來,幾百支鋒利的長矛刺碎了冷冽的槊風,形成一片令人窒息的死亡森林。
對麵軍陣的鼓聲更急,最前排的步卒已豎起了大盾。
轉瞬之間,鐵騎如虎入羊群般紮進了步兵軍陣,鋒利的長矛像紮稻草一般洞穿了大盾和步卒的身體……
軍陣頃刻之間便被鐵騎衝了個七零八落,等到騎兵的衝勢放緩,提著長槍樸刀的步卒才緩過勁來,隨著旌旗的移動開始對鐵騎進行圍堵……
三千鐵騎所向披靡,可是在這萬千人組成的步陣麵前卻顯得弱不禁風,猶如巨岩落入水潭,激起了萬丈水浪,最後終究還要歸入潭底。
矯健軍漢已隨鐵騎殺入敵陣,手中方天畫戟猶如風輪一般不斷絞殺靠近的步卒,前頭的步卒們驚懼不已,紛紛退避,可是後頭的步卒又一浪的衝殺過來。
軍漢殺的興起,手中方天畫戟如雷閃電般左衝右刺,卻渾然忘了身後的少女見到那猩紅的鮮血隨著畫戟漫天飛舞而滿是目眩。
“爹爹……君兒心口疼的厲害。”身後的少女氣若遊絲的在軍漢的身後喃喃呼喚,她的聲音並不大,很快便被喊殺的聲浪蓋過,軍漢並沒有察覺出異樣。
步卒陣中有人大吼:“那個就是呂布,曹公有令,拿下此人賞百金,封關內侯,莫要讓他逃了!”
“呂布小兒,譙縣許諸來也。”亂軍之中一匹棗紅馬載著一名魁梧巨漢殺出,巨漢手中長斧在半空劃過一道半弧,朝向呂布狠狠劈來。
呂布打起精神,此時他殺興正濃,看到這巨漢的來勢忍不住叫了聲好,隨即不守反攻,畫戟如如電一般直刺巨漢,頃刻之間,戟尖便出現在巨漢的麵門,巨漢大驚失色,連忙撤斧格擋。
巨漢抖擻精神回馬再戰,呂布亦是豪氣頓發,在萬軍之中與巨漢纏鬥一起,隻是他並沒有注意到,與他同乘的少女已麵目蒼白的墜下了馬去。
……………
“呃啊……”
一聲綿長的慘叫在身後突兀響起,竟是近在咫尺。高謹望著眼前的畫麵,無數人廝殺在一起,遍地地屍首,一個個血肉模糊的人朝著身邊的不同服色衣甲的人劈刺,鮮血腥的高謹似乎透不過氣來,遍地的斷臂殘肢令他打起了個冷戰。
“我為什麼會在這裏?”這是高謹冒出來的第一個問題。
除了金鐵交鳴和絕望的怒吼之外沒有人能夠回答,此時一名刀兵步卒已找準了高謹,目光所及,一抹寒光已經照著高謹的脖子切了過來。
高謹才發現自己的雙手牢牢的握著一柄馬槊,他濃眉一挑,突然矮身一避,如遊蛇一般身形扭曲著貼住地,隨後又以不可思議的手法刺出馬槊。
刀兵眼睛一花,隻看到眼前的高謹突然斜躺下地,而後一支長槊如電般迎麵刺來,還不等他反應,槊尖便如紮紙一般洞穿了他的腹部,殷紅的血順著槊杆泊泊而出,他不可置信的看著已經收了槊勢的高謹,隨後噗通一聲仰麵倒地。
高謹看著那刀兵步卒的屍首,直到這時,他才真切的感受到這種殘酷的氛圍,他大口的喘了兩口氣,這才捋清了思路,現在追究原因已經不可能,他必須活下去,必須走出這片戰場。
高謹抖擻精神,提著馬槊開始逐漸的向著人數稀少的地方逐步退去,但凡有威脅他生命的步卒,他也毫不猶豫,挺槊相迎,不一會的功夫,便有七八個灰衣步卒倒在他的腳下。
高謹自幼在峨眉山長大,原本是個孤兒,後來被師父收養,便開始學習武藝。在後世,武術已徹底的淪喪為類似於雜耍式的表演,可是高謹的師父卻不同,他師父曾他和明言中華武術的構成,可總結為四大派,除**的昆侖派之外,其餘少林、武當、峨眉是中土武功的三大宗,而高謹的師父則屬於峨眉內修派,峨眉派是一個範圍很廣泛的門派,尤其在西南一帶很有勢力,可說是獨占鼇頭。
峨嵋派的開山祖師是漢代很有名氣的張陵,張陵死後,其子張衡,孫張魯在原學派基礎上創立史上最大規模的道教流派“五鬥米道”,本派弟子多至數萬戶。到了漢末年間,五鬥米道在巴蜀地區廣泛傳播開來,峨眉山便在此期間成為仙道界最為核心的地方,後來該教義名為“天師道”。
此後過了幾百年到了南朝順帝時期,峨眉山道教曆經本教爭權奪利,發生三次較大規模的教派衝突。為保一方安定,太藥道長創立三門劍術,合稱為“峨眉劍仙派”。峨眉劍仙派醉心於劍術、氣功、養生三大方向,與峨眉傳統的通臂拳重於防身不同。與此同時,另一劍術門派越女劍法術也漸漸形成一個峨眉山道家防禦性武術集體。三大流派紛爭不斷,卻也相互融彙,最終逐漸融合,將仙劍術、通臂拳、越女劍法取長補短形成一套獨特的武術。
峨嵋派曾經輝煌一時,可是到元清兩朝時期,外來的統治者對以武犯禁的武師尤為敏感,多次打壓之後,三大派逐漸式微,少林、武當接受了統治者的冊封之後開始隻講經義不再提武道,而峨嵋派也開始發生分歧,門人大多持兩種立場,人數最多的是外修派,外修派認為個人的能力終究會有局限,於是開始專注研究天師道的經文,而內修派則隱匿深山繼續探索峨眉武術。
一直傳到現代,內修派的人才已經凋零,個人的武功在現代的前途日益緊縮,而外麵的世界也越來越精彩,除少部分醉心武學不諳世事的頑固份子外,已經沒有人再記起這個門派曾經的輝煌。
高謹的師父便是一名執拗的內修派,於峨眉山隱居多年,在一次下山采買的過程中遇到了被遺棄的高謹,遂將高謹帶上山,他對高謹十分嗬護,高謹長大了一些耐不住山裏的寂寞,師父考慮再三之後,便帶著高謹下山,一麵讓高謹如尋常的孩子一樣上學,一麵教他武功,師父的苦心直到高謹長大了一些才明白,他是希望高謹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是融入外麵的花花世界,還是歸隱山中,這一切都必須讓高謹體會之後再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