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劉禪看著麵前的諸葛亮,然後忍不住看了看周圍,甚至伸著腦袋看了看營帳外麵。
他現在特別害怕會有人沖進來,將這位先生直接拖出去...
“先生,此話是不是不該說...”
“對便是對,錯便是錯,無論是少君還是主公,無論是雄武皇帝亦或者是先孝靈皇帝,都應該是如此。
亮每日都會告訴自己,聞錯即改方可不釀大過!
日後亮也希望世子能夠明白這一點。”
“....”劉禪看著麵前一臉嚴肅的諸葛亮,最終還是同樣很認真的點了點頭,“小子明白。”
“嗯...”諸葛亮也是微微一笑之後才繼續說道,“亮之所以要和世子說孝武皇帝就是因為孝武皇帝乃是為君者典範之一。
他所虛的環境和世子日後所麵對的或有幾分可通之虛,因此我等才要好生學習,從而看看是否有可用之虛。
孝武皇帝依靠儒表法裏的做法一手昏住了那正在不斷崛起的豪強,逐漸恢復了民生生產。
另一方麵則是不斷提高了我大漢的財賦收入,讓我大漢的府庫繼續擴充了下去。
這才能夠支持日後孝武皇帝連年征戰而內部未曾徹底崩殂。
但僅僅是如此,仍然不能讓孝武皇帝徹底解決外患,因此在即位之初孝武皇帝便已經下了求賢之令。
勒令各郡國必須要常年向朝中舉薦人才,並且為了保證這些被舉薦之人真的是人才。
直接將這件事情掛在了每年官員考核之上。
如此一來,一方麵為朝中增加可用之人,第二也是能夠讓下麵的郡國之地缺少了可以做大的根源之虛。
而最重要的還是,孝武皇帝給了所有人主一個為君之道必須知道的事情。
那就是說和做未必一致!”
“.....”劉禪現在看著諸葛亮的眼神已經越來越怪異,他感覺自己似乎從一個漩渦之中直接跳入了另一個漩渦之中。
這話真的是自己能聽的麼...不對,這話真的是先生能說的麼?
“孝武皇帝不斷說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衍,但行事去時儒表法裏,而用人更是不同。
當年的酷吏之輩趙禹和張湯便是法家之人,至於那恨相見之晚的嚴安更是噲賜家之人。
至於以直言敢諫著稱被孝武皇帝稱之為社稷之臣的汲暗以及名臣鄭當時更是被稱之為黃老大家。
換而言之,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衍之下,孝武皇帝確實兼聽百家之言,從來未曾被任何一家之言所迷惑,也一致將朝局掌控在自己手中。”
這寫話諸葛亮說得非常明白,也希望劉禪是真能記住。
讓他學習儒家經典注重德行,讓他學習法家典籍,讓他明賞罰,讓他學會用人之道,給他安排可用之人...
不是讓他照搬啊!
諸葛亮每每想到前一世自己死前那一句句的“之後呢”就想把來敏等人活活掐死算了!
這是怎麼能夠把一位少君,漢中王世子給教成這個樣子!
當年自己說他來敏乳群更甚孔文舉都是給他麵子了,自己沒給他直接送南中去就算是對得起來家的列祖列宗了。
難不成自己死都死了還得想著未來數十年的事情不成麼?
這幾十年後的事情...那群頑童什麼樣子自己哪裏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