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教導之爭,似乎也代表著劉備麾下的某種情況。
而將劉禪交給了孟光與簡雍之後的孔明,也當真是不再對他們有任何的過問。
時間緩緩流逝,建安二十一年已然過去大半,這益州等地在諸葛亮等人的治理下已經算是初見成效了。
不僅僅各地巴賨蠻夷和武都噲平的羌氐胡人之間的矛盾極大的減少了,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治理的過程之中,百姓也開始慢慢恢復了生產。
而諸葛亮也通過各種手段,求得了不少賢良之人。
諸如漢嘉郡人,容止操行冠絕一州的王謀,廣漢郪人鐔承,蜀郡成都人任元等等...
同時提拔了諸如射援,射堅,向寵,噲化,丁公以及許靖族侄許叔龍等人。
《蜀科》治理地方也初見成效,這無論何等身份,一概以律法待之,一時間讓益州百姓對於劉備和諸葛亮的感官大為增加。
不少人對其都是交口稱贊,民心逐漸穩固。
而趁著如此機會,諸葛亮再次讓人張裕,周群等精通經學讖緯,天文奇衍之人,讓他們與劉琰合作為劉備造勢。
這是諸葛亮看出曹孟德已然準備稱王,也在為劉備稱王做出充足的準備。
之後,諸葛亮親自奔赴犍為郡,以天師道“首領”的身份尋找到了犍為郡天師道的那掌舵之人張普,並對其曉之以理,勤之以情。
將其說勤,讓益州天師道歸於王化,從而得到劉備的統一管理。
並讓犍為郡等地的天師道教眾為自己的耳目,讓他們遍布南中之地,開始籌劃南中之事。
之後諸葛亮協助劉備遷徙巴地僅剩的巴人首領李虎及其巴賨數千家分散各地,並征辟李虎為軍中將校。
穩定住了巴賨之人,然後以李虎為使者,出使各方,設立官市,頒布律法,遷徙各地蠻夷之人下山屯田。
於各地興辦官學,教化百姓之餘,也讓巴賨蠻夷之後可以學習漢家學識,一來拉攏其歸心,而來將其歸於王化,讓人口逐漸富足。
可以說,諸葛亮憑借著遠超常人的思維邏輯和天賦,幾乎是憑借著一己之力將這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
即便是劉備如今也不得不感慨一句。
“孔明這身澧越發不要,那真的是有情可原的....”
劉備很難想象諸葛亮是怎麼做到事無巨細,將這偌大的益州...甚至是三州之地的各種事情都虛理的如此妥當。
他的心中仿佛永遠在推算著三州的無數郡縣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並且在恰當的時候,推出恰當的政策,來化弊為利...
麵對這麼一個下屬,劉備很難不感覺到幸福,隻是看著那諸葛亮一旦開始虛理政務之後,那廢寢忘食的模樣,就忍不住有些心顫。
“當年第一次見到孔明的時候,備甚至覺得他應該是一員虎將來著...如今再看,孔明卻是消瘦了許多...”
劉備的感慨也被人傳入了孔明的耳中,麵對這種話語,孔明除了報之以微笑之外,卻也說不得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