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啊,感謝“wangteng1993”讀者發現的問題,這個和我名字一樣的讀者,果然是很有緣分啊。
征南將軍位置在左將軍之下,這個事兒,對!他說的的確是沒毛病。
因為漢製,其實真正的上位將軍就是大將軍,衛將軍,因為霍去病出現的驃騎將軍,還有因為老竇家崛起的車騎將軍,剩下的就是四方將軍,也就是前後左右了。
這個其實才是大漢的將軍澧係,後麵是因為其他將軍號平時不設置而崛起的中郎將,然後是校尉軍官。
這是大漢的原版,也是地位其實最超然的那一部分。
但,我為什麼讓郗慮提出來了把劉備的左將軍換成了征南將軍,這個其實和特殊時期是有關係的。
首先,大漢的將軍位一直並不是那麼不變化的。
比如漢武帝起所置京師的屯兵八校尉。
分別是長水校尉、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射聲校尉、中壘校尉、胡騎校尉、虎賁校尉。
開始也是很牛逼的,後來慢慢權利變小,到了漢末已經基本等同於廢物了。
還有中郎將和校尉,當年中郎將地位極高,比如黃忠,可黃忠剛剛過了中年,這個中郎將就因為將軍號的增加慢慢成了中下層,校尉幹脆就快成底層了。
不加號,那都快沒法說了。
四征將軍,今天主要說一下這個,其他的其實差不多。
這個不是曹操設置的,東漢本來就有,最開始我記得應該是岑彭曾擔任征南大將軍,這裏麵是征南大將軍。
算起來可以使大將軍序列的,到底算不算四征了,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而這四征之所以地位慢慢增高,其實是因為曹操,最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
曹操因戰乳經常征伐四方,所以常年設置這四征將軍,地位其實是秩二千石。
看上去和郡守是不是差不多,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朝廷的坐次。
在坐次上,其實漢隨秦製,還是走的上卿甚至是大夫這一套,四方將軍位次列於上卿,四征將軍也他娘的是位次列於上卿。
按座位算,這倆是一樣的。
但是,為啥我說人家讀者大大說的沒問題。
那就是職權,四方將軍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
而且在三公九卿的澧係裏麵,四方將軍人家跟著九卿一起混的,而四征將軍,則是在衛將軍下麵待著,所以看上去四方絕對是比四征強。
可建安初期,尤其是官渡決戰之後,大漢有點不太一樣的變化,那就是四征地位明顯提高了。
因為曹孟德的原因,很多人開始為某些事情做準備,而四征則是曹孟德手中很是重要的權利籌碼和心腹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