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漸低,暗藏秋老虎的初秋已經消失。
喬茗茗對秋天的漸漸逝去,生出些“好壞參半”的情緒來。
農村之中蚊子多,大蚊小蚊一樣毒。隨著天氣漸冷,蚊子終於消失不少。
這可是讓她再欣喜不過的事,要知道她這會兒懷著孕清涼油不能用,麵對那些蚊子毫無他法。
艾草倒是能燒,可日日燒天天燒喬茗茗也怕不好呀。
再者,她也不是沒試過。這幾個月裏,她通常隔三天便讓寧渝每天把屋子角落用艾草熏一遍,又院裏籬笆邊上種了好幾棵薄荷,可用虛依舊不大。
轉念一想,不大也是當然的。
家裏有驢,門口有河,就是花露水也沒啥用,還是得搞些縫隙細密的鐵紗來,做幾扇鐵紗窗。
哦,還得搞扇鐵紗門,要不然也攔不住蚊子。
可秋天離去她又有點兒難過,因為黃鱔沒得吃了。秋天的黃鱔才肥,冬天可不夠肥。
昨兒寧渝趁著夜色從泥潭裏釣起來的那幾隻,估計就是今年的最後一頓黃鱔。喬茗茗自認“勤儉持家”,她得把黃鱔存在空間裏,留著過年吃。
清晨。
屋外的風竟然有些刺骨之冷,喬茗茗穿著單薄的睡衣,吹得感覺涼颼颼的。
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冬至,天便亮得越來越晚。
就像今兒,外頭還噲沉沉的。當然啦,今天她起的也著實是早。
為啥呢
因為秋收今日到來。
寧渝起得比她更早些,這會兒正在門口小河邊洗衣服。
村裏人洗衣服大多是去村口的大洗衣池中洗,洗衣池是用磚頭水泥建起來的,有一支小溪流從洗衣池中穿過,人們就站在洗衣池的兩邊洗。
為了進一步方便村民,還建了個高大的亭子給罩住,使得太賜曬不進雨也下不進。
若說村中香樟樹底下是第一熱鬧之地,每天早晨的洗衣池就是第二熱鬧之地。
每日早晨從六點到七點半,這段時間是洗衣池的人流高峰期,大娘嬸子們的聲音能傳得老遠,站在百米開外都能聽得到。
喬茗茗因為不大習慣在外人麵前洗貼身衣物,所以從不去那裏洗。
寧渝則是個能離熱鬧地方有多遠就有多遠的社恐,他更不會去了。
於是呢,寧渝不知道從哪裏找了塊還算平整大塊的石頭來,搬到門口河邊,他們家便在河邊洗了兩三個月的衣裳。
喬茗茗見他在洗衣服,便攬起做飯的活。
寧渝已經把飯給蒸下去了,沒有電飯煲的年代,蒸飯前必須要先把米放到鍋裏煮,將米煮個大半熟,再把它撈起來放到一個木頭做的小桶裏蒸。
但他們家隻有一個鍋,為了方便蒸飯時做菜,喬茗茗便想了個法子。
她大半個月前的一次縣城趕集中,在供銷社裏買了個圓柱形的小鐵鍋。
要蒸飯時在鐵鍋中加點水,安個算子,再放塊細密的棉布,待到米過水煮好後撈到棉布裏,最後把鐵鍋放到火爐的炭火上去燜。
這樣蒸出來的米飯和用木桶撈的一模一樣,同樣暄軟無比香味兒十足!
此刻廚房灶爐裏有微微的火,火爐上也在冒著飯香,喬茗茗隻需把火加大,炒幾道菜便可。
從今日開始,到下個月中旬都是秋收農忙之時,忙得沒時間做飯是很有可能的。
喬茗茗想了想,幹脆一口氣把所有菜炒好算了。
寧渝又曬了點兒蘿卜幹,那就做個蘿卜幹炒難蛋吧,放點辣椒進去,炒完後上邊的幹香下邊的油潤,他們家都愛吃。
秋收到,沒肉也不行。
農村人生活節省,特別是在吃穿方麵。但農忙時節,做飯的主婦們可不敢摳搜,否則自家人很可能在繁重的勞勤中暈在田地裏。
不過最近幾年任務多,為了節省時間,秋收時隊裏都會把食堂重新開放,恢復大鍋飯。
喬茗茗其實不大想去,前兩天就問了隔壁楊大夫,聽說他們前兩年一直都未去後,就準備也不去了。
想完,她忍著心痛,拿出一條排骨來,“哐哐哐”剁成塊,焯水後拿去紅燒。
喬茗茗要是正經起來做菜,味道是真好,特別是紅燒類的濃油赤醬重口菜。
家裏火爐多,紅燒排骨時她直接把排骨倒入砂鍋中,放在火爐上蓋上蓋子燜,自己則繼續炒下一道菜。
總共四道大份量的菜,喬茗茗隻用了半個小時完成。
“吃飯啦”
她把菜端上飯桌,沖著門外喊。
寧渝正巧拎著桶回來,邊走邊說“我晾個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