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更正一下前麵有一處錯誤(這兩天考試沒時間更了)
陸家田產應該是良田5500畝,劣田約10000畝,查了各種史料,普遍認為當時每畝田產糧2石就算高產了,一般的都是每畝1.5石左右,而用河流淤泥灌溉了的可特產4石。嗯就這樣先
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曆史,可以發現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有對內的也有對外,可不管如何,最終受傷害最大的還是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毫無反抗意識的百姓!每一次王朝更替,天下百姓數量都會急劇下降,從正麵體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下麵從一組數據中你可以想象一下其中百姓的無奈:
根據陳壽三國誌記載公元263年蜀降魏時: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而吳天紀四年(280年)王浚於孫皓受降時“收其圖籍,領…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全國總計:一百四十七萬三千四百二十三戶,總人口767,2881人。當然這其中還有一部分黑戶沒記在進去,但想來也不會超過百萬!而東漢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估計全國有11,000,000戶,55,000,000人。伍仟伍佰萬和七百七十萬這中間的差距都是血淋淋的人命啊!
中平二年五月二十七日,今日是陸績和陸遜他們商量好的去招募流民的日子。在戰亂時代人口就是代表實力,這關係到自己今後的大業,所以陸績大清早的就把陸遜和陸常派出去到吳縣華亭鎮上去招募難民去了!
天上靜靜的懸掛著的幾朵白雲,偶爾從頭上飛過的大雁,也悠閑的低鳴著。陸績也是第一次有空閑來觀看這2000年前的江東,感覺比後世卻是多了一份盎然,21世紀的中國還哪兒找得到這麼接近自然的地方啊!剛來的第一個月因為跟著族人在一起躲避戰亂,陸績哪兒有心情去看這些,回想著到這個世界的一個多月,自己也慢慢地開始熟悉其這個世界的一切了,上輩子過慣了輕鬆寫意卻又毫無鬥誌的生活的他,卻是在這個世界找到了自己奮鬥的方向了,盡管這條路很難很難,也盡管很孤單,但是卻是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路!想到這兒,年輕的臉龐露出了剛毅的神色,而小拳頭更是握緊了揚了揚。看的一旁的小侍女柳兒莫名其妙,柳兒有時也會不禁想到自己的公子為什麼總顯得那麼老氣,像個大人似的。。。想不明白搖了搖頭,又看向遠處不斷嬉戲的鳥兒去了
華亭鎮是吳縣的三個大鎮之一,而陸家便位於華亭鎮!
華亭鎮一集市處,陸遜和陸常帶著一眾家仆已經在這兒忙碌了一個上午了,臉龐因為動作也有些漲紅。前方大樹下設了3個粥棚,大量難民正在領取米粥!隊伍在幾百人的擁擠下而顯得有些混亂,吵鬧紛爭隨處可見。施舍粥飯的仆從隻能不斷的大叫著:“鄉親們不要急,不要擠,粥飯還有很多,人人都有,按順序排好隊再來啊!我家主人會在此連施5天粥的。”而在領完粥的的那堆人中則有幾個仆從在那兒宣傳,遠遠的都可以聽到:“我家主人說了,各位百姓沒地方可去的可以在登記後去陸家做工或者當護衛,每日管飽,且護衛每月可有1兩銀子,1石糧食,10斤肉。”這麼好的福利讓這些食不果腹,饑不擇食的人們立馬轟動了起來,馬上向登記處蜂擁而去!
此處屬於鎮上人流量最多的地方。由於當今天下四處混戰,百姓為躲避戰亂和災禍紛紛遠離故土,南渡來到相對安寧的江東,所以造成了江東目前流民隨處可見的現象。而且前揚州刺史劉繇和袁術正在曲阿對峙,大戰在即,也有一部分百姓來到了更南方的郡縣。所以短短一個上午陸遜已經在這裏收容了二百多人,還有更多的人在不斷地攏過來!生在富貴家的陸遜看著這些難民臉上麻木的表情,一個個頭發蓬亂,麵黃肌瘦,心裏也是很大的不忍,不過自己也隻能盡最大的努力把他們召集起來,望著在旁邊造冊登記的陸家仆從,心裏湧出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陸績帶著柳兒先是去了趟陸成訓練親兵的校場,在陸成的陪同下看了會兒親兵們的訓練,隻覺得他們的練習方法很是簡陋,盡管看上去很是威武,其實也隻是好看而已!便想到了後世部隊裏編練訓練的方式,下定決心回去要好好研究一番後用在這些親兵身上!給陸成叮囑幾句後,便帶著幾位護衛離開校場趕往招募地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