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日子是和初中截然不同的,更熱烈,也更加分秒必爭。
尤其越到逼近高考的時候,大家都卯足了勁沖刺,對於中國的學生而言,這像是一個美妙的終點,因為自他們開始讀書起,就有老師和家長不斷的向他們灌輸:等你考上大學就好了。
然而這群青春洋溢的高中生並不知道,其實高考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但不管怎麼說,這群高中生還做著“高考結束,苦難就結束”的美夢。
這實在是一場持久戰,一翰又一翰的淘汰,或許在初中的時候還是班級裏的前幾名,到了高中隻能在班級末尾苦苦掙紮。
太難了,一切都太難了。
但似乎隻有薑晏汐沒有變化。
她依舊是那樣優秀,無論從應試成績上來講,還是從競賽上來講。傷仲永的故事在她的身上並沒有應驗,那些愛說閑話的親戚,也一並改了口徑,轉而吹捧起薑爸爸薑媽媽來,有的是因為料定薑晏汐日後必有大成就,所以想早早的攀個關係;還有的是想替自家孩子蹭個免費家教。
當然了,這些人都被薑爸爸和薑媽媽擋了回去。
薑晏汐對此似乎一無所知,她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學習,她的身上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在所有人眼裏,薑晏汐的優秀是理所應當的,學校的老師也對薑晏汐寄予厚望:畢竟,A市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一個省狀元了。
薑晏汐當時隻是一個17歲的少女,麵對這麼多人的期待,正常人都是會忐忑的。
但其實她自己倒是沒什麼昏力,大約是從小到大習慣了,習慣考第1名,習慣了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隻是有的時候,薑晏汐偶爾也會思考,如果不學習的話,她會幹什麼呢?思來想去,沒有結果。
在中國,對於大部分孩子而言,在成年以前,讀書是他們唯一會的技能。
後來薑晏汐也沒有時間思考了。
她從高一的時候就忙著參加競賽,不過她並沒有把重心全部都放在競賽上,隻是順帶參加。
當時的競賽班的同學們分為兩撥人,一波人是有些偏科的,他們專攻競賽,最後通過競賽加分來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隻是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競賽的題目和高考的題目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很大精力都放在競賽上,但最後又沒有做出成績,最後高考也沒有考好,就很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另一波人呢比較均衡,他們主要還是走高考的路子,競賽隻是順帶參加,因為他們作為學校裏的競賽班同學,許多競賽都是全員參與,並且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會涉及到一部分競賽內容。所以他們會在不影響高考的情況下去搞競賽。
薑晏汐是一個例外,她成績已經好到足夠裸分進國內的那兩所高校,除非高考她沒來參加。
並且在薑晏汐高二的時候,她同當時的高一起參加了高考,是當年的全市第3名,全省第46名,在旁人看來,這麼好的成績,可以了,要是明年再考,萬一沒有這次好呢?
現在想想,薑晏汐的倔強,從那個時候就初露端倪了。
她向來在人前溫柔,從不生氣,一看就是個乖學生,但隻有薑爸爸和薑媽媽知道,女兒若是拿了決定,誰也改不了。
不過後來種種事跡表明,在這個世界上,第3個真正了解薑晏汐的人,是沈南洲。
但說實話,自從中考結束後,薑晏汐就沒再見過沈南洲了,她也很少想起他。
畢竟對薑晏汐而言,沈南洲隻是她幫助過的一個同學,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印象,那大概是薑晏汐為沈南洲迷途知返,認真學習而感到開心。
不過最近薑晏汐又從同學的口中聽到了沈南洲的名字,那時候,她剛從競賽集訓回來,因為要補上之前落下的課程,所以也沒仔細聽同桌和後排的聊天。
直到她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那個分部的沈南洲長得還挺帥的,聲音也好聽……不過說起來,學校為什麼要讓分部的人來上臺發言?我本來以為會是薑神……”
“因為今年的主題不同吧,今年的主題是進步之星,再說了,薑神那段時間不是出去參加集訓了?”
“你說的也對,既然是進步之星,肯定是分部的人進步空間更大了……”
本來兩個人在聊天,忽然注意到薑晏汐停下了筆,在看她們,立刻也把薑晏汐拉入了聊天的隊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