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番外(三)(1 / 3)

“陛下!”

一眾臣子匆匆而來。

嬴政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李斯身上。

“朕身體無事,諸位大可放心,朕此前不過是做了個美夢,如今醒轉回來了。諸位數日來恪盡職守,都辛苦了,去休息吧。

左丞稍待片刻。”

與眾臣說完話處理好累積的政務後,他開口單獨留下李斯。

年少時他曾跟著李斯學習。那時的李斯教導他十分盡心,可以說,除了阿娘,第二個盡心教導他的人便是李斯。是以有許多年,李斯都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

隻是,隨著他成年親政,李斯逐漸成了大秦的權力核心之後,兩人反倒沒有過去親厚,他也很久沒喚過他老師了。

很多事情,他確實沒有深想過,但是從幾千年後回來,他也該好好想想。

幸好他還有時間。

“老師,朕夢到了阿娘。於朕而言,這可真算是難得的美夢。”

突然聽到他這一聲“老師”,李斯應是有觸動的,頓了頓才道:

“薑饒巨子?”

“對。自然是她。”

“陛下與巨子感情深厚,陛下懷念巨子是理所應當,但還是要保重龍體。”

“嗯,朕知曉。”他道,“朕隻是夢醒之後想起一件事情來。”

“‘治道純而王天下,治道雜而霸諸侯。二者皆無,則國必亡矣。’

這一句老師可耳熟?”

李斯皺了下眉,搖頭:

“臣未曾聽聞,可是薑饒巨子說過的?”

嬴政搖頭:

“不,這一句是出自荀子之口。”

“老師?”李斯是荀子的學生。

“對。阿娘昔年曾在魏國與荀子,鄒衍先生等諸位當世名家論道。此句便是荀子同阿娘說過的。

當年荀子還曾赴秦規勸過昭襄王。隻是,當時昭襄王未肯聽他的諫言。

後荀子赴魏時曾與阿娘言,‘此爭霸天下之時,秦政尚可稱勝,但他日一統之下,秦政若不改,秦必亡於此!”

李斯聞言,看著他驚訝的問:“陛下是想,變法?”

他點點頭:

“華夏之地征戰百年,大秦一統天下十數年,是時候該休養生息,彌合華夏人之間的嫌隙了。大秦想要長久,那麼不但要疆土一統,也要一統人心。

老師,不知老師可敢、可願,做第二個商君,助朕為大秦開創另一番盛景?”

他這樣說,隻要李斯點頭,就相當於有了再一次推高了自己所擁有的權利的機會!

李斯聞言驚訝之後,立刻跪地受命。雖然他依舊看似平靜,但是二人相識多年,嬴政自是能看出李斯平靜之下掩藏的激動與喜意!

果然,對於權利,李斯終究是沉迷的。

他當然不會因為這個時空還沒發生過的事情處置李斯。

如今提起變法,一是測試一下,看看李斯是否看出了大秦如今的危機,是否有解決的辦法;二是看看,當大秦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衝突中之時,李斯是否會為了大秦的利益放棄個人的權勢利益;三是,給大秦,給扶蘇都爭取些時間。

因為一切都需要時間改變。

想起扶蘇,至今還是讓他頗有些後悔。不是後悔罰了他去西北,而是後悔沒有把他教好。當初就應當去墨家找個人來給扶蘇做老師!

扶蘇小時,正是他與李斯忙著一統六國的時候,他們都不得空,所以就聽李斯的,請了他曾經的好友,也是當時的秦國仆射,齊人淳於越為扶蘇開蒙。

當年他曾想過要百家興旺於鹹陽,所以在鹹陽建了博士館,召集天下士子跟博學之人前來。像是法家的韓非也曾在博士館待過一段時間。隻可惜韓非最後還是走了。

淳於越早年是李斯好友,他雖師從儒家,但算得上博學多才,所以扶蘇就交給了他教導。

可後來才發現,淳於越竟是主張效法先賢,以古論今,最後甚至利用鹹陽城博士館的博士學士,煽動各國彙聚在鹹陽的士人們抨擊秦政,試圖廢了大秦的郡縣製,把秦製改回分封製!

且不說他的論調正確與否,單說他煽動士人抨擊秦政,以士人幹政,隻此一點就該殺!

還因淳於越的原因,博士館漸漸變得魚龍混雜,有些方術士,諸如盧生,徐福,侯生等的在鹹陽城招搖撞騙,整日鼓吹什麼長生不老之術,重臣,宗室之中都不乏被他們蒙騙之人。最後他們甚至還把他們的那個所謂的“仙丹”送到了他的麵前!

所以當年他一怒之下,直接施展雷霆手段,把淳於越等抨擊朝政煽動士人的儒生士子,連同這些招搖撞騙的方術士一起,共計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了!

扶蘇當年就是聽聞淳於越要被坑殺,不管不顧的就跑來求情,他發作一場,就順勢把扶蘇趕去西北修長城去了。

其實這不是他怒火攻心下的決定,而是為了扶蘇的安全想出來的權宜之計。

六國被滅後,依舊有不少六國之人不死心,時常有人來刺殺他。作為他的嫡長子,即便是沒有被封太子,扶蘇也足夠招人恨。

送他去西北,一則是讓他多看看外邊的世界,長長見識,別什麼都隻聽儒家那一套,二也是因為蒙恬亦是扶蘇的老師,定然會護他周全。

這樣在他出巡時也能少些後顧之憂少些顧忌,不用時時擔心扶蘇的安危。

隻是經過淳於越一事,扶蘇與李斯算是徹底交惡,想來阿娘那邊的曆史裏,李斯之所以最後會與胡亥趙高合謀矯詔篡位,主要也是因為他與扶蘇的政見不合。

李斯應是怕扶蘇繼位後,自己會丟掉手中的權利。

所以,他在召回扶蘇前,先給李斯吃個定心丸。畢竟這個時候,他的態度才說明一切。

而扶蘇,他對他這個父皇還算至純至孝,這個兒子當年畢竟年紀還小,如今或許還是可以掰正一下?

這一次的昏迷也讓他有了警醒。若是他什麼也沒有安排就這麼離開世間,說不好他的大秦真會如阿娘的曆史中一樣,最終分崩離析被人取而代之。

憑心而論,他這些個兒子之中,其實扶蘇是能力最出眾一個,他也傾注了很多心力在這個孩子身上。也是時候召回扶蘇了。

當初把扶蘇趕去西北,手段終究是粗暴沒耐心了些。

如今想想,扶蘇是自己的嫡長子,如無意外也是未來會接下手裏大秦基業的人,當年阿娘教導自己時有多耐心細致,就算自己及不上阿娘,終究還是應當把他帶在身邊親力親為的教導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