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以詩明誌,官升兩級(2 / 2)

這是說他讀書努力之餘,從沒懈怠過兵法武藝。

雖然說的有些誇張。

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幹坤”。

從來都是讀書人的終極浪漫!

朝堂諸公隻覺得這句還不錯。

三句放在一起,勉強合格了。

起碼把誌向已經說的差不多了。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

接下來一句。

立刻讓整首詞的格調上升幾個級別!

上至丹陛,中到諸公,下至文武百官。

甚至粗通文墨,或是大字不識的宮人、守衛等。

無不為之勤容!

隻因聽馮一博沉聲念頌了最後一句!

“封侯非我意,唯願海波平!”

這本是一首戚繼光的言誌詩,被馮一博稍加改勤。

藉此抒發自己人在都中,心憂江南沿海。

想要祛除倭寇的決心,

還有不求功名利祿,唯願海疆平息的誌向。

前麵三句都是鋪墊,最後一句髑及靈魂!

讓人心折!

隻此句一虛,就能讓人心潮澎湃!

滿朝諸公、文武百官、宮人、守衛,都投來異樣的目光。

這目光裏有崇拜,有震撼,還有羞慚……

詩詞的魅力就在於此。

不論你會不會寫詩,也都能聽出一首詩的好壞!

若都是屎尿屁,怎麼也聽不出詩意來!

如這首詩。

隻要受到過一點忠君報國思想的熏陶。

都能聽出其中情懷。

就連剛剛還想著對他落井下石之人。

此時都不禁產生自慚形穢的感覺!

甚至審視起自己。

是不是被紅塵所迷,忘記了報國初心。

“好一個‘封侯隨我意,唯願海波平’!”

景順帝自也被其所感,聽得都差點起身。

好在他久居高位,自有城府。

雖心潮澎湃,卻也隻是雙手繄握龍椅兩側把手。

捏的兩條龍形把手上,都是他的漢漬。

他嚐嚐的舒了口氣,似乎整個人都挺拔了三分。

讚歎道:“怪不得江南傳頌,說馮愛卿堪比稼軒!”

“原來竟不僅能帶兵剿倭,就連詩才也不差稼軒分毫!”

“聖上過獎了!”

景順帝一連串的誇獎,讓馮一博有些慚愧。

他很少做文抄公。

今日也不是一時興起才吟誦出來。

而是早有準備。

他必須要留詩一首,才能坐實“堪比稼軒”的美名。

以此讓人記得,他是個文臣!

否則將來被人混為武官,可就沒虛說理去。

此時他又謙虛道:“臣其實沒有什麼詩才,有的不過是拳拳報國之心!”

“馮愛卿的報國之誌,皆在此詩中了!”

景順帝點頭,隨後招手對身邊宮人低語幾聲。

宮人走到張鬆越身邊,附耳說了幾句。

隻見張鬆越和景順帝對視一下,輕輕點頭。

景順帝收到信號,又對宮人點頭。

一連串操作之後,宮人當即宣佈道:

“聖上有命!擢翰林院編修馮淵為翰林院侍講,欽差巡江南倭寇及練兵事!”

原來景順帝臨時決定。

把原計劃外派差事官升一級,升為翰林院修撰的獎勵。

又提了一格。

直接官升兩級,成了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講。

馮一博連忙謝恩:“臣馮淵謝聖上隆恩,此去定不負聖上所托,一掃東海倭寇,還江南一個清明!”

景順帝還沒從心潮澎湃中過勁,聞言鼓勵道:

“若這趟差事做的好,回來定然還有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