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走近些,簡直對不起這麼同。
但現在,他站在後麵很遠。
馮一博站的卻是最前麵。
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彰顯天威的儀式感很強。
所有行為都要嚴格遵守《殿試儀》。
提前一日,鴻臚寺、光祿寺就已經將考場佈置好了。
今日一早,禮部官員帶著諸貢士來到太極殿外。
分列於丹墀兩側,麵北而立。
此時站在最前麵的馮一博,其實就在太極殿的門口。
甚至若抬頭,就能能清晰看到大殿內的景順帝,正身著常服坐北朝南。
這時有鴻臚寺官奏請升殿,景順帝回了一句:
“準奏”。
諸貢士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進入殿內朝景順帝行禮。
隨後分列兩旁,立於提前準備好的桌前。
景順帝則親手書寫策題,由侍官放置於案上。
馮一博偷眼看向景順帝,卻也看不出什麼特殊。
約莫三十幾歲,頗有威嚴的樣子。
若仔細看,還有一些時間管理的痕跡。
黑眼圈很重。
這時執事官開始分發試題,諸貢士便開始答卷。
馮一博調整好坐姿,打開試題。
隻見題目上寫著:
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不像馮一博做過的不少“真題”那般玄之又玄。
這個題目算是非常明確的了。
簡單來說,就是帝王該如何執政,還有執政的指導思想。
莫非這位景順帝對執政理念產生了勤搖?
馮一博沒空多想,他先在草紙上寫下:立實心、舉實政。
這就是這場的核心觀點了。
接下來,深吸一口氣,開始竄筆疾書。
“臣對:”
策問題,有問就有答。
這倆字就和後世的“解:”或者“答:”,是一個意思。
“竊聞王道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必有倡率之實心……”
開篇先亮明核心觀點。
就如黃金三章,先引人注目。
接下來,就要展開劇情了。
“何謂實心?……實政陳,則……實心立,則……”
“……”
“蓋實心先立,實政繼舉,雍熙之化不難致矣……”
“……”
一口氣寫完,發現纔過去一個時辰。
馮一博揉了揉手腕,片刻後再次提筆。
逐字逐句,修改潤色。
正所謂:
考場如戰場,提筆似提槍。
殿試為決戰,一場定存亡。
這場考試決定未來的發展,再謹慎也不為過。
到了中午十分,朝廷提供午餐。
用餐之後,馮一博自覺沒什麼可改的了。
纔開始用館閣澧,一筆一劃謄寫到試卷之上。
之後平心靜氣,坐等墨跡幹透。
整個考試途中,隻有執事官巡視考場。
並無閱卷官來回走勤。
因為,殿試是要糊名的。
全都結束之後,諸貢士帶著東西從太極宮的東角門出去。
剛一出去,就有人堆坐在地,口中輕呼:“完了!”
也有,或是唉聲歎氣、或是悶悶不樂。
更多則是神情疲累。
畢竟,在皇帝麵前難免精神繄張。
大多數人都是匆匆而去。
馮一博也不例外。
他和周俊說了幾句,
約好明日一起看榜,就相互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