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先生且慢(2 / 3)

蒯良卻是不同意蔡瑁的觀點,說道:“主公不可,張濟雖然曾為董卓部下,然聽聞其作惡並不多,加之其現在窮困來投,主公若是不納,恐怕有失人心。再者董卓雖然已經被王允與呂布合力殺死,然長安之亂卻是未定,畢竟一山不容二虎,王允與呂布之間必有一爭。再者,董卓雖死,其舊部尚有數十萬大軍,若是合力圍攻長安,則即便有呂布之勇,也絕對無法抵擋。是以,以屬下來看,不如暫時納張濟之降,靜觀長安之變,若是王允最後勝出,則主公便將張濟捆縛入長安,否則,主公可安心用張濟為將也,畢竟其侄張繡有北地槍王之名也,武力之高,不在昔日虎牢關下與燕王合戰劉備之趙雲也。”

劉表聞之大喜道:“如此甚好,就以子柔之計也。”於是,便接受了張濟的歸降,派人暗中監視長安的情況。

不久後,果如蒯良所料,李郭興兵叛亂,呂布被逐,王允被殺,長安的局麵被李榷與郭汜控製,大權盡歸二人。但是,沒過多久,又一個新問題來了,昔日,在董卓的帶領下,西涼軍軍紀很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來到襄陽之後,雖然張濟多有約束,但卻沒以鐵腕治軍,引得襄陽百姓苦不堪言,劉表跟前的告狀信一封接一封,他也想對西涼軍整治一下,卻又擔心生兵變,幾天下來,鬧得劉表的頭都大了,於是便又將蒯良喊來商議。

蒯良想了想道:“屬下有一個驅虎吞狼之計,南陽郡本是荊州一郡,卻一直被袁術所占,主公礙於袁紹之顏麵,遲遲未能對其用兵。以屬下看,眼下袁術正對徐州用兵,主公不若讓張濟統軍攻打南陽,若攻下,則封其為南陽太守,為主公鎮守荊州之北,若是不成,則張濟實力受損,士氣大跌,主公再以鐵腕治之,必不會生亂,同時袁術在南陽實力也會有損,主公可坐享漁翁之利也。”

劉表大喜,便按照蒯良的計策行事,那張濟接到劉表的命令之後,也是大喜,他知道手下人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沒有仗可打,閑得慌所致。而且,張濟也有些私心,一旦將南陽郡打下來之後,他自然就有脫離劉表自立之心。荊州九郡中,江南七郡,江北二郡,而南陽郡更是比荊州治所所在的襄陽郡更加繁榮,人口也占了荊州四分之一。

南陽郡的守將是韓胤,此人是袁術的一個親戚,並沒有什麼本領,在三國曆史上名氣也不大。袁術將其放在南陽郡,自然是料定劉表不會對南陽郡用兵,是以韓胤也沒有怎麼小心防守。一個無心,一個蓄謀,加之西涼軍的戰鬥力高得嚇人,袁術軍節節敗退,隻是兩三天的時間,張濟便將戰線推到了宛城之下,隻要宛城能被拿下,南陽郡自然就是張濟的囊中之物了。

但是,就在這時,出了點意外,或許是張濟太大意了,以為南陽郡方麵沒有能人了,在指揮西涼軍攻城的時候,距離城池有些近了,竟然被城頭的一支箭射中了喉嚨,當場就嗝屁了。

如此一來,非但沒喲打擊西涼軍的士氣,更是激了西涼軍的鬥誌和血性。一陣猛攻之後,宛城城頭的西涼軍漸漸多了起來,城門也被西涼軍控製在手中,西涼軍的主力漸漸地全部進入城中。韓胤見狀,知道大勢已去,於是便率領手下三百親衛向豫州方向逃去。

張濟死後,張繡自然接管了這支軍隊的指揮權,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將宛城的袁軍全部殺死,一個不剩。於是,宛城的百姓見到了多年沒有生過的屠戮慘劇,袁軍既然投降無望,自然隻能殊死抵抗。一場持續了一個時辰的廝殺過後,兩萬袁軍自然全部被殺,而西涼軍卻是隻有五千傷亡,其中兩千是在攻城的時候戰死的。自此,南陽郡便落入到張繡的手中。

長安那邊的情況也就介紹到這裏,接著便回到劉備與手下謀臣商議如何出兵之事。第一個言的周瑜,主張劉備先出兵兗州,然後再兵指徐州,將兗州與徐州二地盡皆納為自己所有,賈詡、戲忠與徐宣皆是同意。

對於兗州,劉備自然有他的想法,自然是重演曆史上的情景,讓呂布突襲兗州,引呂布與曹操的兗州爭奪戰,然後劉備再暗中支持呂布一下,大敗曹操。待到那個時候,劉備再出一支奇兵,自然就能輕鬆將兗州搞定。

劉備笑道:“孤有一計,但是並不完整,因此需要諸位補充一下。孤這條計策乃是借刀殺人之計,曹操雖然主力盡徐州,但兗州防禦並非空漏,加之有荀彧、程昱等人坐鎮,我軍急切之間未必就能一戰而定,一旦曹操回軍,勢必會是一場曠日持久之戰。一旦吾軍與曹軍戰事膠著,袁術與公孫瓚之大軍必能攻下徐州,則吾軍兩不受益也,是以,孤之計,這攻打兗州之人並不一定非要是燕軍,也可以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