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一十四章太史子義
“大人,劉州牧並非是飲酒過度而亡,乃是被人所殺……”仵作驗過屍體之後,急匆匆地向孔融彙報情況,卻不想,還沒等他將話說完,就被孔融打斷,壓低了聲音對仵作說道:“本太守已經知道,切記,此事切記不可告訴任何人,否則,一旦被本太守得知有第三人知道此事,絕對會要了汝之性命。”
“。”那仵作一呆,隨即便明白過來,急忙連聲應下。
孔融揮了揮手道:“嗯,汝去吧。”
仵作離開之後,孔融歎了口氣,站起身來,在屋子裏來回踱著步,暗想道:“究竟會是什麼人殺了劉虞,此人為何要殺他?”
也難怪孔融猜測不出,眼下平壽城外的黃巾軍已經夠讓他頭疼的了,偏偏又出了劉虞被刺一事。一旦此事被傳開,隻怕整個平壽城的民心與軍心都會渙散,畢竟來人竟然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州牧殺掉,絕非常人,畢竟劉虞的住處防守森嚴。
如果說,劉虞是黃巾軍派人所殺,他們最應該殺的卻是自己,畢竟自己是北海相,隻要自己一死,北海民心和軍心皆會大亂,黃巾軍趁機攻城,絕對能夠將平壽城攻打下來,畢竟殺了劉虞對於黃巾軍並沒有什麼直接的利益,
那麼劉虞會是何人所殺?孔融百思不得其解。就在這時,廖可急匆匆趕來,向孔融彙報,說是眼下平壽城突然流傳了一種說法,說是孔融早就垂涎青州牧之職,此次便夥同北海王劉錄,趁機殺了劉虞。隻待青州黃巾軍退去,孔融便會上奏朝廷,請為青州牧。
孔融大驚失色,他明白這是一個策劃已久的陰謀,陰謀的重點就是他的名聲。平壽城之所以能夠上下一體,軍民同心,便是因為他孔融的名聲,如果此事傳開,那麼他多年的名聲就會毀於一旦,很多人都會不齒他的“為人”。
黃巾軍,這是黃巾軍搞的陰謀,孔融呆了好大一會兒,腦中突然靈光一閃,差點叫出聲來。黃巾軍的糧草被燒,若是短期內攻不破易守難攻的平壽城,則就隻能繼續回到泰山之中,是以才會弄出了這一個陰謀。可他們為何不直接將自己和劉虞都殺了,如此平壽城將群龍無首,城防自然不堪一擊,孔融仍是想不透。
難道是徐州陶謙的陰謀,將青州牧殺死,嫁禍在自己身上,然後隻要退了黃巾軍,他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將青州占為己有?嗯,也有整個可能,不過陶謙的性子也太急了點,殊不知如此一來隻會白白便宜了黃巾軍。
籲,這可如何是好呢?孔融是個文人,搞搞內政還是一把好手,但是若說玩政治,那就不行了,何況他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根本不知該如何去處理,或許越是解釋越發解釋不清的。
走出國相府,孔融直感覺到所有人在看他的目光與以前不同了,再也沒有以前的那種崇敬,取代的是懷疑與不屑。孔融是一個很愛麵子的人,他根本無法忍受這種目光,於是便取消了到城頭的計劃,轉而回府了。
孔融回到府中,還沒等將茶杯送到嘴邊,一個更壞的消息傳來:八萬黃巾軍將平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黃巾軍不是隻有五萬嗎?”聽到這個消息,孔融再也忍耐不住,終於失態地跳了起來。
廖可也覺得奇怪,說道:“確實如此,近日內並沒有聽到黃巾軍增兵之消息,而且,黃巾軍南,還有徐州五萬大軍,即便他們增兵,也絕不可能輕易地繞開徐州大軍,除非…除非……”說到最後,廖可臉色突然一變。
孔融接口道:“除非徐州軍已經敗了。”
廖可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可三天前黃巾軍分明已經大敗一場,而且糧草盡毀,如何能夠那麼輕易地就大敗徐州軍呢?”
孔融歎了口氣道:“北海軍與徐州軍能南北夾擊,奇襲了黃巾軍大營,安敢不知黃巾軍亦會如此,也來一個南北夾擊,共破徐州軍大營乎?”
廖可目瞪口呆道:“莫非今日管亥來到城前挑戰,便是為了吸引我軍之注意力?”
孔融點了點頭道:“很有可能,治允,你馬上將這個消息告訴武安將軍,讓他即可準備應對敵軍攻城。”
“是,末將這就前往。”廖可也明白形勢已經十分嚴峻,如果度不過這一關,隻怕整個平壽城就會落入到黃巾軍手中,便急急忙忙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廖可走後,孔融再也顧不上外麵人的眼光,也是急忙向城頭趕去,好在劉虞被殺之事在民間已經漸漸傳開,但是城頭守軍卻是都不知道,對他的態度極為恭敬,這才讓孔融心下好受一些。孔融登城遙望,隻見外麵到處都是黃澄澄一片,足見賊勢浩大,心中更是倍增憂惱。這時武安國也在城頭上布置完畢,來到孔融的身邊,說道:“大人,徐州軍隻怕已經敗了,看來平壽城將有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