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諸侯各散(3 / 3)

董卓這才恍然,消了心中怒火。呂布回來之後,董卓非但沒有責罰,反倒是寬慰一番,倒使得本以為會被董卓咆哮如雷地怒叱一番的呂布不知所以。

卻說洛陽城內,孫堅率軍撲滅大火,屯兵於城內,設帳於建章殿基上。當夜,孫堅剛剛睡下,便有軍士來報:“大殿東南方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孫堅感到奇怪,命人下井打撈,發現一個宮女屍體,單看衣服,已經浸泡了數月,但是身體卻沒有絲毫腐爛,而且看她的容貌竟然栩栩如生。眾人覺得奇怪,又見屍體的背上有一包裹,打開之後,發現一個錦盒。

孫堅命人把錦盒拿過來,打開一看,竟然是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刻著五龍交紐;旁邊缺了一角,用黃金鑲上補了,上麵有篆文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不知真假,便問知識最為淵博的程普,程普說道:“回主公,此確是傳國玉璽。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下,看見鳳凰棲在此石上,便將之送給了楚文王,石中便是這塊玉。秦二十六年,秦始皇命人把之雕琢成玉璽,李斯在其上刻了這八個字。平定十常侍之亂後,少帝登基稱帝,皇帝六璽唯獨少了這傳國玉璽,原來竟是在此井之內。主公,此乃上天將玉璽授於主公,他日主公定會身登九五之位,隻是此地已不可久留,我等應該馬上返回江東,再從長計議。”

孫堅心下也是一陣狂跳,更是覺得程普之言有理,於是便打算第二天一早便秘密返回江東,並且囑咐手下眾人不得將此事傳出。

不想孫堅的親兵當中有下一個與袁紹同鄉,此人便偷偷溜出去將此事密告袁紹,想混個官當當。袁紹知道後,豈能讓孫堅輕易離去,何況二人已經因為袁術而徹底決裂,是以第二天還不等孫堅率軍出發的時候,袁紹便已經率軍將孫堅的一千多軍隊問了起來,並帶著六路諸侯前來發難,孫堅自是以病為由,說是要返回江東養病,袁紹故意道:“吾知文台之疾乃因傳國玉璽耳,隻要文台肯交出玉璽,此病將無藥自愈。”

孫堅大驚失色道:“本初何出此言?什麼玉璽?”

於是袁紹見孫堅死不承認,“嘿嘿”冷笑兩聲,讓那個軍士出來對質,孫堅見此人正是自己手下的親兵,頓時大怒,想立刻拔劍殺了他,卻被袁紹攔住。

孫堅見袁紹已經有了人證,若是此刻交出玉璽,隻怕會身敗名裂,更不一定能逃得了性命,於是便當場立誓,若私藏玉璽,他日必亂箭穿心而死。加之眾諸侯也一齊相勸,袁紹雖有不甘,卻也隻能暫且作罷。孫堅率軍走後,袁紹派人連夜到荊州牧劉表處送了一封信,囑咐劉表暗中攔截孫堅,截獲玉璽,共圖大事。

且說曹操追襲董卓,誤中埋伏,差點連自己都搭進去,虧得曹洪相救,才能夠逃脫,回到諸侯大營。卻見到袁紹等人各懷異心,料到眾人不能成事,於是便引軍投靠揚州去了。張邈、鮑信、劉岱、喬瑁、公孫瓚無人也與袁紹不善,在曹操離開之後,得知劉備伏擊董卓成功,皆是暗自羞愧,分別引軍退回本地。袁紹等七路諸侯也在孫堅離開的當天,各自返回本地了。

這次由劉備首先發起的轟轟烈烈的討伐董卓的行動,在董卓遷都長安、諸侯同盟紛紛離去之下而結束了,雖然這次討伐董卓並未對董卓造成致命的打擊,但是畢竟也將董卓從洛陽趕到了長安,由於天子遠在長安,又被董卓劫持,於是中原地區便成了諸侯們逐鹿稱雄的地方。

這次討伐董卓之中,受益最大的便是劉備,不但成就了劉備的名聲,而且在伏擊董卓的戰役後,得到了大量的錢糧、百姓,還有一萬多降兵,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更加穩固的基礎。